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当了两千年附庸国,朝鲜半岛为何没纳入中国版图?

2025-10-02 19:59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当了两千年附庸国,朝鲜半岛为何没纳入中国版图?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想过,朝鲜半岛做了中国上千年的附属国,为啥古代中国不直接把朝鲜半岛占下来,纳入版图?

说实在话,每次看韩国发明历史、剽窃文化,我都气不过,要是韩国古代是咱们一个省,现在也就是一自治区,哪里会这般跳梁小丑一样?

但现在,年纪大了,看问题成熟了,对历史了解深了,我才明白,为什么古代中国不把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可别以为是咱老祖宗办不到,办,是肯定办得到的,只是,老祖宗故意留朝鲜半岛,当附庸国。

博言社的老传统,温故而知新,今天啊,咱们就从历史出发,来聊一聊:

为啥不把朝鲜半岛纳入中国版图?

一、朝鲜半岛如何甩出中国版图?

表面上看,朝鲜半岛纳入版图,中央王朝的军队,直接驻扎,既能震慑蠢蠢欲动的日本,也能让中国的海岸线连成一片,成犄角之势,并且,还能避免可能出现的军事真空。

一旦中原发生动乱,朝鲜半岛的驻军,可以回中原勤王,相当于上了一个军事保险栓。

但实际上,对朝鲜半岛驻军,不上算,这块地儿虽然离中原王朝的中心不远,但局势太复杂,甚至比西域地区更难掌控。

朝鲜半岛进入中国的历史,要比大家想象得早得多,早在公元前3世纪,周王朝翦商,商王朝的权贵,除了被周分封到宋地,还有相当一批逃去了朝鲜半岛。

带头的是商纣王的兄弟箕子,箕子跨过鸭绿江,在朝鲜半岛建宗设庙,箕子朝鲜落地生根,后来朱元璋给朝鲜赐国号,就是用了箕子的典故。

看过李硕所写的《翦商》的朋友,应该知道,尽管夏商周,都是中国的历史,但在信仰体系上,三个王朝截然不同。

就以商王朝为例,商朝信奉原始宗教,有人祭的传统,但周朝信奉礼法,推崇人文主义,一个是宗教社会、一个是礼法社会,在周王朝建立后的数百年,继承商朝信仰的箕子朝鲜,与周王朝越来越不同,文明的脐带几乎被割断。

到了西汉,燕王卢绾发动了叛乱。失败后,带着大将卫满逃亡朝鲜半岛,之后,卫满颠覆了箕子朝鲜,在平壤自立为王,朝鲜半岛进入“卫满朝鲜”。

从箕子朝鲜到卫满朝鲜,尽管朝鲜半岛是改朝换代了,但和中原王朝的脐带,还是连着的。

后来,汉武帝大兵出征,把朝鲜纳入版图,也就是辽东的四郡: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

然而,五胡乱华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攻入朝鲜,原本的中原统治被颠覆,朝鲜半岛崛起了两个强国:新罗和高句丽。

接下来一场漫长的征战,把朝鲜甩出了中国版图。

二、为什么隋唐之后,朝鲜半岛不再被纳入版图呢?

从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到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惨遭失败,中原王朝第一次见识到了边陲地区的野性。

尽管大唐灭亡了高句丽和新罗,但对朝鲜半岛的统治,再也不是直接统治,而是建立都护府,进行羁縻统治,之后的朝鲜半岛,一直是以附庸或半附庸,存在于中国主导的东亚秩序里,但不再纳入中国的版图,即便是朝鲜和中国关系最好的明朝时期。

为什么隋唐之后,朝鲜半岛不再被纳入版图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文明联系的断裂,箕子朝鲜也好,卫满朝鲜也好,都是和华夏文明有一条脐带的,在文明认同上,是把自个儿当成华夏人。

但在魏晋之后,游牧民族南下,朝鲜半岛也遭遇了空前的文化融合,由通古斯游牧民族带来的萨满教,一度成为朝鲜半岛的主流信仰,对华夏文明的认同脐带,就此被割断。

其次,恶劣的地理环境拉高了统治成本。

如果你看史书会发现,朝鲜半岛一旦在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下,就会不间断地爆发起义,像是蚂蝗一样,吸食着帝国的鲜血。

这并不是中原帝国的管理问题,而是朝鲜这块地方的地理限制。

我们都知道,长城是沿着400毫米等降水线建的,长城南边适合农耕,北边适合游牧,而朝鲜半岛呢,严格来说是长城以北,但是,由于箕子的介入,朝鲜半岛成了农耕区。

但这地儿就不适合种地!超过80%的土地属于丘陵山地,还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之外,粮食产量根本不够吃。

然而中原王朝统治,是要收税的,并且,由于统治成本比中原高,收的税还比中原高,那朝鲜人怎么能干?不造反,就得饿死。

这跟民族血性,没有什么根本关系,都是饭碗的问题。韩国人是很没有血性的,日本侵略朝鲜,本来计划3年,结果不到3个月,韩国就跪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当中国的疆土,已经拓到大海,开始接触到异域的强权,在儒家保守主义的政治文化下,作为天朝的中国,一直在建立战略缓冲区

这其中,包括西南的缓冲国越南、东南的缓冲国琉球、东北的缓冲国朝鲜,以此来保留面对外族侵略的战略弹性。

最明显的,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以及近代的抗美援朝。

不要只看到我们对朝鲜的“罩着”,也要看到,没有附庸国朝鲜的缓冲,中原核心区,是没有那么充足的备战时间的。

所以啊,朝鲜没纳入领土,绝不是韩国人血性、不接受统治,而是让朝鲜当附庸,更符合大国的地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