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美帝国主义

2025-10-27 14:01 来源:对思网 点击:

美帝国主义

美帝国主义(英语:American Imperialism),又称美利坚帝国(英语:American Empire),这一词用来描述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扩大影响力的政策。根据评论者的不同,它可能包括军事征服,炮舰外交,优先补贴,通过私人公司的经济渗透,在利益受到威胁时进行干预或政权更迭。美国作为西方世界或自由世界的领导者,其领导世界的文明及价值观产生中立性之描述。西方国家则针对美国之国家性格与外交,作为评判是否符合学理上的帝国或帝国主义。通常认为美国的海外扩张政策被称为帝国主义始于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

上课了。山姆大叔:孩子们,不管你们想不想都得学!但是,看看前面的班,记住一会你就会就感到这太好啦!

帝国的定义

“帝国”一词具广狭二义。美国由于并无帝王,其国家元首为民选之总统(由美国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与之相似的也包括早期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是由元老院推举产生的 (皇帝, 拉丁文:imperator, -oris,由拉丁文imperium, -ii 派生而来,本意为命令或权力,美国参议院的英文Senate ),亦非世袭,因此并非狭义上的帝国;但在广义上,美国今于波多黎各、美属萨摩亚、关岛等境外领土,及过去在太平洋托管岛屿与菲律宾等地,俱掌握其主权,因而在亦可视之为帝国。截至2006年为止,在全世界上195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中,美国政府于135国境内据有702个军事基地。

1899年的美国领土,包含阿拉斯加、古巴、夏威夷、菲律宾、波多黎各以及太平洋托管岛屿

领土扩张和对外战争

1845年吞并德州:美国吞并的得克萨斯,其中包括所有目前的德克萨斯州,再加上部分新墨西哥州,俄克拉何马州、堪萨斯州、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所谓的德克萨斯共和国是从墨西哥分裂的一块领土。尽管墨西哥总统安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娜警告说,兼并将是“等同于宣战”,美国总统约翰·泰勒还是签署了合并法案,并于1844年四月兼并德州。英国表示反对吞并。之后,美国参议院否决合并法案的同一年,1845年2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兼并议案,从法律上承认了德州为美国领土。

1848年的美国领土,白色部分为墨西哥割让给美国的领土,大部分为今天美国的七个州份

1846年至1848年美墨战争:美国于1846年5月13日向墨西哥宣战。随即,美军占领墨西哥的上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墨西哥州。翌年美军占领墨西哥心脏地带——墨西哥城。1848年2月2日美国外交官Nicholas Trist与墨西哥签署了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而结束战争,美国获得德克萨斯州,并确立了格兰德河流域的美墨边境,墨西哥向美国割让今天美国西南部的七个州份,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部分怀俄明州。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7年阿拉斯加易手:在1867年4月9日,美俄双方同意以7,200,000美元成交。土地合约在1867年10月18日生效,建立阿拉斯加州。1898年美西战争:西班牙因战争放弃了所有古巴、波多黎各的主权,割让关岛,及其他离岛,并强迫西班牙以2000万美元把吕宋(菲律宾)卖给美国。古巴建立了亲美的古巴共和国至1959年古巴革命被推翻。

美帝国的漫画

1898年吞并夏威夷:在1893年,一群美国人推翻夏威夷王国。他们组成了一个反对夏夷女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并控制夏威夷政权。利留卡拉尼女王被迫退位。美国政府派遣海军陆战队到夏威夷群岛执行所谓的“中立行动”,但这些部队未能有效地保护当地的君主立宪制度,以保护自己国家利益为前提而袖手旁观。1896年11月,威廉·麦金莱赢得总统选举,说服国会支持美国扩张,并在1897年签定一项条约,正式兼并夏威夷共和国,建立夏威夷州。1899年,美菲战争1900年,廊坊阻击战1900年-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15年-1934年,美国占领海地1927年-1950年,国共内战1950年-1953年,朝鲜战争1955年-1975年,越南战争1961年,入侵古巴1965年,入侵多米尼加1980年代,尼加拉瓜内战1980年代,美日贸易战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1989年,入侵巴拿马1991年,海湾战争1993年,索马里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2011年,利比亚内战2011年,叙利亚内战

伊拉克战争的美军(2003年)

帝国主义即美国外交政策之精髓派

自美西战争以来,马克思主义者与新左派倾向于认为帝国主义乃全然必须。依其观点,美帝国主义之并非始自美西战争,而是可回溯自杰佛逊之路易西安那购地案,或安德鲁·杰克森搬迁印地安人之先的美国独立革命,并沿袭至今。史家雪梨·连司论断,“合众国,自获独立起,曾使用一切手段-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协助并扶植他国。”无数的美国涉外调停纪录,自早期门罗主义指导下之作为,至21世纪插手中东事务等事例,传统上皆为上述各大家描述为帝国主义。但若干帝国主义评论家对美国早期的作为持较正面的看法。杰出的保守派作家派崔克·布坎南论断,现代美国在帝国之路上勇往直前是“远离建国先贤对这个年轻共和国之预期。”后者的观点通常被视为美国孤立主义,为反动式保守主义(Old Right,布坎南的说法)或自由意志论(如贾斯汀·雷蒙多)。

连司将美帝国主义描述为一种迷思,容忍任何程度的“胡作非为与苛刻残暴,虽然有时得获承认,通常却只视为一时失常。”语言学家与左翼政论家诺姆·乔姆斯基论断,其为政治宣传的策略性结果,“受菁英操控的媒体”容许“一开始就修正并解读论战前提与报导价值之定义,再对宣传战多寡之准则与实施加以解释。”

美国涉外事务通常会不断出现此种批判性史观。史家安德鲁·巴谢维奇自查尔斯·毕尔德与威廉·亚伯曼·威廉斯(William Appleman Williams)的研究中得出结论,断言美国的外交政策在冷战结束后并无根本上之改变,故美国并未因冷战之终止而了结这一段历史时代。打入国外市场以使国内经济获益的欲望,长久以来,为美国外交政策之动力。道德上的借口不过用来粉饰真正的经济性理由。巴谢维奇并因而示警,披着全球化外衣的美式经济帝国主义或非美国之最佳益所在。

对美利坚帝国的批判都会朝此方向延伸。布坎南,与位处政治光谱另一端的杰出左翼评论家塔利克·阿里,不约而同地论断,911事件等针对美国的恐怖行动,导因于美国不由自主的病态性慈善,企图协助他国摆脱无休止的延宕。阿里主张,“(恐怖份子的)这些理由并非全然邪恶,投身此举之各人以利他之作法从事利已行为,误以伊斯兰教为暴力与为恶之理由。兹具引先哲之言:居上位者令他人充当人肉炸弹而非亲自出马总有理由,是因为他们以一切恶行助长自身。”

“世界列强”,“扩张”,1901《普茨克》

种族学家瓦德·丘吉尔教授几乎是唯一将此种批判延伸至911事件受害人的学者,他称罹难者们为“在美国全球金融帝国-役使美国军事政策的‘强力营利机器’-心脏地带组织技术专家政治公司”的“小艾奇曼”("little Eichmanns",指二战期间执行灭种计划的纳粹官员阿道夫·艾奇曼〔Adolf Eich-manns〕)“当遭此劫”。较通行的延伸性解释与此不同,许多美帝国主义的批评家们-如马克斯主义社会学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论断,全球独强的地位使美国成为最危险的世界性帝国主义国家。

文化帝国主义

美式文化帝国主义与本文提及的美式军事帝国主义大有不同。

但有些帝国主义批评家论断,文化帝国主义与军事帝国主义并非全不相干。后殖民主义论奠基者之一,爱德华·萨义德主张,“此种影响力成为强调美式特殊性、利他主义、与机会说之论调。帝国主义一词或其观念直到最近才偶尔出现在美国的文化、政治、与历史等学门中。但帝国主义政策与文化上的连结,在北美,尤其是在美国,实在直截了当,令人惊讶。”他认为,美国以外,特别是非西方的看法,通常在美国就被认为是不言而喻的种族主义行为,也就是透过白种人的负担之类的观念来评断帝国主义。

麦当劳(俄罗斯)

文化帝国主义说的对立见解则认为,其与任何型式之军事统治皆无关连。国际关系学者大卫·罗斯卡普(David Rothkop)主张,坚持己见的文化帝国主义说为必然的结果,导因于全球化容许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就近取得美式产品与观念。全世界皆受美国魅惑并非受到类似传统帝国性作为之逼迫,此不同于大英帝国等历史上的大帝国之作为。罗斯卡普将保存自身文化之渴求视为排外。马修·佛雷瑟的“大规模娱乐性武器:柔性权力与美利坚帝国”(St. Martin's Press, 2005)一书中有类似的看法,但佛雷瑟论断美国的全球性文化影响力为美事,以此与新保守主义理论合流。

经济帝国主义

多名评论家强调,军事性帝国主义与经济霸权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主张,作战只为攫取利益。与此对立的观点则认为,美国历史中,明显并无投机性的军事扩张冒进行为,美国除非是狮子搏兔,否则会努力避免战争,这点与其他军事强权大不相同。美国宁可隔岸观火以便趁机销售武器与相关勤务。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为,以及美军需索不切实际的超额武器之趋势,常被用来支持此种观点。

根据此说,美国的力量虚幻而短暂。美国在全球事务中得获重要地位是在其他贸易大国因世界大战而崩溃之后,而美国于冷战期间透过维持现状("status quo")尽全力保持自身地位。情势一旦改变,亚欧两洲的大国将提振自身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