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在农村,支书是怎样的存在?可以不把他当领导,但别不把他当回事

2025-09-30 09:44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在农村,支书是怎样的存在?可以不把他当领导,但别不把他当回事

在农村,村支部书记是一个村最高的行政负责人,负责上级政策的上传下达和村庄日常管理工作。村支书岗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农村你可以不把村支书当领导,但是千万不要别不把他当回事。

很多人好奇,村支书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为什么不能忽视他们?

其实,村支书的级别并不高,按照习惯叫法,最多也就是个“正村”级干部,但从村支书拥有的权力和所能调动的资源来看,村支书在农村并不简单。

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村支书究竟是怎样的一类群体,该如何正确与他们相处?

一、村支书的级别

行政级别一般只存在公职人员当中,如公务员、事业编,村支书严格意义来讲并没有什么级别。但是一般习惯上看作正村级(正股级),类似于乡镇政府里面的一般的股级干部。比如党建办主任、医保所负责人等等。

虽说村支书不属于编制人员,但已在县委组织部进行备案,属于正儿八经的公职干部。

二、村支书的任免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实行了“一肩挑”,村支书既是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村民委员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可通过党员选举,或者上级任命产生。村民委员会主任则必须要通过村民选举产生。

详细法条,请参见《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第三章的内容。

尤其是第十五至第十八条。

第十五条 委员会委员在任期内出缺,应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补选。

上级党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

第十六条 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的产生,由上届委员会提出候选人,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进行选举。不设委员会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的产生,由全体党员充分酝酿,提出候选人,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在党员大会上进行选举。

在当选村支书后,任命文件会报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进行联审备案,在行使权力的同时接受上级党委监督管理。

三、村支书的权力

村支书在农村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对上负责落实党的政策,对下负责解决群众诉求,如果村支书当不好,很容易影响到村庄的发展。

村支书虽算不上多大的官,却多少都有一些权力,可以对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务进行干预,包括村级资金使用、集体资产管理,低保五保等政策分配,在村里作用举足轻重。

除此之外村支部书记,在乡镇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由于村支部书记经常和乡镇各个部门接触,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人脉。

在农村,支部书记一般人最好不要轻易得罪。他不一定有本事帮你,但关键时刻他有能力坏你的事。我有个同乡就因为得罪了村支部书记,入党政审就被村里卡住,办不下来。

退一步来说,你身在农村,与支部书记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说不好哪天就需要他,所以能不得罪最好别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