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留梦炎;浙江人的耻辱!

2025-11-09 13:27 来源:对思网 点击:

留梦炎;浙江人的耻辱!

留梦炎:浙江人的耻辱!

留梦炎,浙江衢州人,南宋末期宰相。元成宗元贞元年即公元1295年在老家病逝,时年76岁。

他死后,上至庙堂,下至平民,无一不拍手称快,举国欢庆。

在《宋史》和《元史》中,找不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为什么?因为他不配!

而且,在其后的历朝历代中,针对留梦炎的家族后代,各朝都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在元朝,元政府明确规定:凡是留梦炎后人,不得在朝为官;

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更是规定:留梦炎的后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并被明朝的历代帝王遵守。

而且,朱元璋还规定,凡是留梦炎的后人,一律被列为贱民,世代不得从商。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为了稳固政权,总算是网开了一面,凡是有留氏学子参加科举,首先必须接受考官的审查,确保祖上三代不是留梦炎的后人,如果没通过,当即取消考试资格,另外额外再赠送几个大板子。如果通过了,还要再写一份保证书,承诺自己所言不虚,愿承担所有后果。

据史书记载,在乾隆时期,就有留梦炎的后人浑水摸鱼考上了进士,结果殿试时被乾隆爷发现了,于是乎龙颜大怒,当即被取消了进士身份,打入大牢,连当时的主考官也没能逃脱干系,一并被追责。

如此一来,作为留梦炎的后人也彻底绝望了,无论其怎么努力,所有上升通道被老祖宗给堵得死死的,铁板一块,子子孙孙永远被禁锢在社会底层,受人唾骂,为留梦炎的所作所为变相还债,于是乎,便出现了后世子孙怒骂其“愧为人祖”的千古奇观。

如果我们单独看留氏后人的遭遇,相信每个人都会觉得不公平,但当你真正了解了留梦炎的所作所为后,或许又会有另外想法了。

留梦炎是宋理宗淳佑四年,也就是公元1244年中的进士,此后便正式踏入仕途,做过吏部右侍郎,参知政事,最后官拜宰相。

按理说,身处如此高位,于国于民,当赤子忠诚,舍身取义,为黎民造福,为朝廷分忧。

但留梦炎却偏不!

南宋末年,蒙古铁骑长驱直入,一路南下,转眼便兵临杭州。

虽说弥留之际的大宋江山摇摇欲坠,但大汉子民的忠勇犹在,血性尚存,还不至于兵败如山倒,一泻千里。

就在前方将士浴血奋战,舍命保家之际,身为宰相的留梦炎却毫不顾忌颜面,且无半点大义气节,竟然弃官而遁,仓皇逃到了老家衢州避难。

同时留梦炎还对外宣称,身患重疾,不能出门!

这下宋理宗为难了,放眼朝廷文武百官,大多死的死,伤的伤,已经无人可用了,可偏偏节骨眼上,能够主持大局还自顾逃跑了,宋理宗气得牙齿都快咬碎了。

可气归气,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宋理宗也不得不放下身段,两次下旨召留梦炎回来,还朝主事。但不曾想,留梦炎竟然置之不理。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当朝太皇太后谢太后亲自驾临,苦苦相劝,留梦炎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出任左丞相再度出山。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破衢州,留梦炎以“南宋旧臣”的名义号召大批遗臣倒戈投降,好些毫无骨气的墙头草纷纷投敌,为元朝效力。

然而,每当历史紧要关头,有人卖主求荣,也必定会有人舍身成仁。

此时,同朝为官的文天祥一刻也没闲着,他不甘同胞从此任人蹂躏,山河任人宰割,在国家存亡之际,正组织义军与元军苦苦相搏。

文天祥,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义士抗元。后奉命与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主帅伯颜被拘留,在押解途中逃脱。

不久后文天祥在福州拥益王赵昰为帝,聚兵抗元。

“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金马胜游成旧雨,铜驼遗恨付西风。黑头尔自夸江总,冷齿人能说褚公。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

这首《为或人斌》便是文天祥听说了留梦炎的事迹之后,特地为他而作,正因为这首诗,让留梦炎心怀怨恨,为文天祥日后的不幸埋下了一颗雷。

不甘国家将覆的文天祥终究势单力薄孤掌难鸣,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被押送至元大都。

“莫道书生无胆气,敢叫天地沉入海”。在被押解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后经张弘范亲自押送,才最终没有死去。

没错,就是那位逼着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崖山之后无中国”的宋人张弘范。

张弘范极力想劝服文天祥归顺大元,文天祥无力的摇头说:“我的国家遭受了灭顶之灾,而我作为臣子却无能为力,我是死有余辜,哪还敢有心思去投靠他国继续做官啊?”

一席话说得张弘范面红耳赤,羞愧难当。虽然劝降失败,但也让张弘范暗自佩服。

文天祥被押解到燕京后,原本是要被处死的,但他的旧同事,后来归降了忽必烈并当了高官的王积翁为了让他活下来,联合10个归降了大元的臣子联名请求忽必烈,不要杀文天祥:在南宋的所有臣子中,文天祥是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如果把他杀了,则今后会再无人归顺,只会反抗更激烈,如果不杀他,则让天下人看到了大元的仁义,宋人就不会和元朝作对了。

忽必烈一听,有道理。于是就让王积翁去劝降文天祥,并许诺:只要文天祥归顺,立马便可高官厚禄。

对于文天祥而言,只要能够活着,便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于是便对王积翁讲了自己的想法:国家已亡,我本应以死殉国。但是我又不想死,不如这样,你们放了我,我从此归隐山林,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道士。

忽必烈很钦佩文天祥的气节,另外为了想更好的稳固政权,本也不想致文天祥于死地,听文天祥这么一说,便犹豫了起来。

就在南宋遗臣纷纷祈求忽必烈放过文天祥时,一直对文天祥心怀怨恨的留梦炎站了出来,彻底把文天祥送上了断头台:“天祥出,复为号召江南义士抗元,吾辈将置于何地?”

此言一出,神仙也救不了文天祥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公元1283年1月,被关押了三年的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47岁。就此,汉人的最后一根火种熄灭,异族大行其道。

纵观历史,汉奸走狗不在少数,在留梦炎之前,有长跪岳王墓前的秦桧,有逼天子跳海的张弘范等,大家对于他们的评价是“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宋人张弘范灭宋于此”,虽然归于《倿臣传》之类,但起码还有个记载。

但像留梦炎这货,临阵脱逃,卖国求荣,背信弃义,公报私仇,甘为走狗,摇尾乞怜之流,连忽必烈都看不下去了,自文天祥死后,留梦炎再也没有得到重用,对于史书,更是没有他的只言片语。

以至于乾隆有这么个评价“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为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以降元。”

你看,连身为异族的他人,也对此深为不耻,国在,家才能常在,如若国亡,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自古惟英雄才相惜,谁会看得起这种背弃民族大义之人?

留梦炎罪有应得,只是苦了他的后人,害了浙江人的名声,直至今日,还有这么一句话“两浙有留梦炎,两浙之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