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少将晋升中将仅11年?徐小岩出生军人世家,却不知父亲是开国元帅

2025-10-08 08:15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少将晋升中将仅11年?徐小岩出生军人世家,却不知父亲是开国元帅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我们党从稚嫩到成熟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的付出,每一位党员都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军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用鲜血筑起了人民的未来,才使得中国人民在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站起来;新中国建设开始后,又是他们不辞辛苦地带领广大民众富起来;改革开放后,人民和企业还是在党和军队的带领下实现技术上的一次又一次突破,让中国人民真正强起来。

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绝对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存在,这也能看出党是在不断进步的,这不,年近七旬的军人加党员——徐小岩在一次采访中竟把记者都讲懵了。

徐小岩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无意间说到朋友圈三个字,这可把进行采访的记者给吓到了。这位记者没能想到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军人竟然对年轻人的社交工具这么了解,甚至在他提出加为好友的请求后,徐小岩率先打开了手机微信,想要扫一扫。

幽默诙谐的语言让记者放松了不少,也知道了更多徐小岩在成长中的故事。

小岩从小有主见,父亲影响非常大

在徐小岩的幼年时代中,虽然是母亲黄杰对他的照顾居多,但还是父亲徐向前对他的影响更大。

徐小岩的父亲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不论是日军还是中国军队,亦或是普通百姓,都知道徐向前在抗日战争中的丰功伟绩,但小时候的徐小岩是不知道的,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

在徐小岩的记忆中,他们家就和其他的普通家庭是一样的,没有生活上的奢侈,没有工作上的特权,就是普通的老百姓,而这样的认知也使得徐小岩从小就很有想法。殊不知,这正是其父亲在潜移默化下的感染。

徐小岩的孩童时代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父亲徐向前非常忙碌,但出现的日子里总是会让徐小岩受益良多。

父亲徐向前虽然是元帅,生活费比其他部下多一些,但也没有胡吃海喝,家里也十分节俭,最大的开销也就是有关知识的消费了。

每每在徐向前回家休息的日子,徐小岩总是会看到很多的新的书籍摆在父亲的书架上。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每次书架上更新的时候,徐小岩总是会第一个将这些新书翻看完毕,在这些书中就不乏有关于后来他想报考的专业——计算机,这样就算是给徐小岩开蒙了。

父亲徐向前看着徐小岩如痴如醉地读书,心中十分开心,因而,总是会在下次回家时带回更多的书籍。

作为军人的孩子,徐小岩和其他军人的子女一起在一所学校读书。由于他们都是军人的子女,所以下午放学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辆私家车来接,校门口总是会被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放学后总是会在校门口等待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下,等待自己的司机叔叔来接。

但是徐小岩呢,总是灵活地从拥挤的人群中传进传出,丝毫没有有人来接的样子。看到别的小孩都有家人来接,徐小岩的心中没有丝毫波澜,甚至于他从来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会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元帅。

作为同一个班的学生,徐小岩的同学也知道他是军人子女,便会好奇为什么他没有家里人来接。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徐小岩总是不以为然,认为有人来接才是不寻常的事情。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问他了。

在军队休假的时候,许久没见的军人父亲们总是会去学校接孩子,认识徐小岩的将士很好奇为什么元帅的儿子没人来接,甚至想顺手送一送,谁知道这孩子还不让人送。百思不得其解之下,有人大着胆子问了元帅徐向前为什么没有派人去接儿子,他说,“公车是用来办公事的。”其他人这就明白了,后来他们也效仿元帅让自己的孩子自己回家。

没有人接的徐小岩每天都有3毛钱,这3毛钱是母亲黄杰让他搭公交车回家的,但徐小岩觉得吃雪糕走回家是他最喜欢的,所以每次他都会把这3毛钱用来买雪糕或者零食,再用一个小时走回家。母亲黄杰看着徐小岩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忍不住问他在路上干什么了,这才知道徐小岩用自己搭公交车的钱买了零食吃,然后走路走回来的。

母亲黄杰听到这,突然不知道怎么处理了,这时徐向前元帅看了看她,摇了摇头,算是默许徐小岩这样的做法,原以为3毛钱会涨一点,但是从来没涨过,依旧是3毛钱。

有了自由支配的3毛钱,徐小岩常常会自己做出判断,这就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必事事都依靠父母,父母深感欣慰。

慢慢长大的徐小岩能自己决定的已经远远不是3毛钱了。

爱上科研搞计算,11年少将成中将

徐小岩在父亲带回的书籍中慢慢爱上了计算机,即使是在参军后,也仍然没有忘记。

中学毕业的徐小岩在家里的人支持下参加部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海军战士。成为士兵之后,徐小岩更加深切地了解到了父亲的厉害。为了不给家族抹黑,徐小岩更加刻苦地参加训练和工作。但是,在当兵的过程中,徐小岩总是会觉得生活少了一些什么东西,而这个东西就是计算机。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972年,在徐小岩的主动下,党组织让他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保送到了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为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栽培,徐小岩像其父亲一样,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地汲取着计算机的知识。好在,小时候徐小岩阅读了不少与计算机相关的科普书籍,很快就跟上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了,还与同学讨论得热火朝天。

眼见即将毕业,徐小岩还不满意自己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只身飞去了加拿大,在那里又进行了长期的学习,获得了计算机硕士的成就。外国人对于这样的人才费劲心思想要留下,但作为“红二代”的徐小岩心中有祖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

学成归来后,徐小岩被组织上派到炮兵的研究所。在这里,徐小岩带领的团队做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那就是他们实现了中国第一代汉字计算机的开发。

其实,徐小岩归国后没有直接想要研究计算机,但是偶然间,他接触了单片机和因特尔计算器,尤其是后者,计算器在国外非常兴盛,但是技术控制非常严格,就使得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模型,就连数据也是极其稀少的,正所谓迎难而上,国外越是封锁,就越是激发徐小岩想要创造的心。徐小岩心中有了渴望,如果中国有自己的汉字计算机就好了。

在当时,中国的科技非常不发达,对于外文书籍的翻译更是少之又少,有了想法的徐小岩只得自己去图书馆好一个翻找,才找到基本全英文的书籍。拿着这几本也不知有用没用的英文书籍徐小岩就回去啃了。

可喜可贺的是,在徐小岩的坚持和带领下,中国真的拥有了第一台实际的汉字计算机。也因为这个巨大成就,年近五十的徐小岩没有在父亲的庇佑下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军衔——少将。

得到肯定的徐小岩继续在计算机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创造新的动力和产值,这样优异的成绩使得党在十一年后将其提升为中将。

年近七旬不落伍,朋友圈也玩得转

徐小岩升为中将后,已经是古稀之年了。看着一代又一代的计算机被发明出来,性能愈发强大,徐小岩的心中也充满了感慨,但他从未让自己落伍过。

各种通信工具的发展让这个曾经是通讯部部长的男人有了胜负欲,为了不被时代抛下,徐小岩积极学习年轻人口中的新事物,微信成为了他最常用的软件。

这次在采访中徐小岩也欣然同意了记者想要加为好友的想法,甚至还在成为好友后发去了“请把您的名字发给我”等消息,使得当时的记者十分震惊,真的是没有想到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这些社交软件这么了解。

在后来的采访中,徐小岩还透露自己是个“潜水派”,会经常关注其他同志的动态,如此,也能感受到徐小岩的网络术语也掌握得十分厉害,是朋友圈里的“潮男”。

徐小岩十分欣然接受时代的新改变,这对于他的子孙们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当时父亲徐向前以身作则影响他一样。

中国的未来正是在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不断建设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