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抗战时期的名枪“盒子炮”

2025-09-29 15:58 来源:对思网 点击:

抗战时期的名枪“盒子炮”

相信大家对各类影视剧中的八路军,游击队等人物形象手里的武器印象最深的就是“盒子炮”了吧,那些个英雄人物不是手里拎着两把,就是腰里斜插着两把,一个个威风凛凛,英气逼人!这把枪可以说是我军各级指战员和特勤警卫人员的首选武器了!为何“盒子炮”这种武器能够受到如此的青睐呢?那么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它的来历与优缺点吧!

“盒子炮”是一种可以单发,也可以连发的具有自动功能的手枪,在中国民间也叫驳壳枪或者快慢机,由于该枪配备的枪套是木质的盒子,又被称为匣子枪。其实这都是民间的俗称,该枪真正的名称应该叫毛瑟军用手枪,是由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同时该枪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是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1895年12月11日,德国的毛瑟制枪厂研制成功并申报专利,1896年正式生产并以毛瑟命名。“盒子炮”自从清末进入中国,历经清末革命党起义,到民国军阀混战,国民党的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每一个战场都能看到“盒子炮”的身影。可以说“盒子炮”是当时每一个中国军人都梦想拥有的手枪,整整辉煌了半个世纪。

“盒子炮”研制成功后,并没有在欧洲得到军队的重视,自1896年起发布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 不过在中国“盒子炮”却得到了使用者的青睐,当时的旧中国各派系军阀混战,需要大量的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受西方控制不能向中国出口步枪,冲锋枪等武器,但“盒子炮”作为手枪则不受限制,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冯玉祥将军曾专门成立了一支完全配备“盒子炮”的旅级部队“手枪旅”,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

“盒子炮”作为大量装备在中国战场上的一种武器,本身有着很多的优缺点。先说一下缺点:1. 枪的成本价格太高,2. 作为手枪则尺寸太大并且后坐力也太大,3. 作为冲锋枪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但是聪明的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横握射击法,完美的解决了上跳的问题)再来说说优点:1.威力大,2.射程远,3.射速快,4.方便携带。“盒子炮”有着最大20发子弹的输出火力,在近距离作战中可以替代冲锋枪与机枪,在远距离上还能当步枪使用,而且比长枪容易携带。并且在当时的中国缺少自动武器,“盒子炮”的引进给当时的各种武装组织和军队都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盒子炮”在中国正规渠道销售了大概10万支,由于极度受到中国军人的喜爱,各地方的兵工厂都进行了大量的仿制,例如湖北省的汉阳兵工厂就仿制生产了大量的“盒子炮”,在整个抗战时期中国战场上装备和使用的“盒子炮”高达70余万支。

如此高的使用率,让“盒子炮”在国人心目中没有任何一款手枪能超越它的地位。可以这么说,从军人到老百姓,在中国就没有人不知道“盒子炮”的。由此可见,在中国人心中,“盒子炮”早已不单单是一把手枪了,它更代表着对那个屈辱不堪,战乱不断的时代的一种回忆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