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合美术馆——承担当代启蒙的文化使命

2025-09-08 20:03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合美术馆——承担当代启蒙的文化使命

合美术馆在建馆之初就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中国私人美术馆建设的浪潮方兴未艾,合美术馆在拥有出色的展览空间之余必须增强在学术研究、教育、管理方面的实力才能更好地生存。

年轻的合美术馆倚靠雄厚的资本之力和出色的展览条件,在当代艺术思想梳理方面走得异常踏实。一系列极具学术价值的展览和持续进行的高质量理论研讨,让其成立不久就迅速成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4年4月,由光谷联合集团创办、地处武汉创意天地核心位置的合美术馆举办了名为“西云东语”的开馆展,成为武汉第三座公益性美术馆。建筑空间取意“无孔不入”“难得其门”,像一个白色盒子静静浮于水面,呈现来自中国和世界的当代艺术。

合美术馆作为武汉创意天地项目的一部分由光谷联合集团整体规划建设,它与周边的艺术剧场、艺术家工作室、创意工坊、创意商街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企业总部等形成良好的联动,从而形成艺术创作、研究、展览、收藏、交易的完整价值链以及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为前来观展的艺术观众提供配套的文化娱乐活动,成为一个业态齐全、功能丰富的艺术文化园区。美术馆总建筑面积近1 万㎡,10个独立的展览空间成环抱之势,收放有致;此外,超大的专业画库及一流的安防设施都使其达到一家专业美术馆的硬件标准。

合美术馆展厅

馆方相当明白,美术馆的影响力关键不在建筑体量,甚至不在硬体条件,而在于是否在正确的文化判断基础上确立脉络清晰的办馆方针和差异化的艺术史价值定位;是否能建立起具有独特理念的展览、研究、收藏和公共教育管理体系。合美术馆从筹备开始就组建了以著名中国当代艺术史家、批评家鲁虹先生为执行馆长的专业化团队,把“开创性”作为价值导向,强调思想力和国际化,特别关注艺术创新的新生力量,力图从历史现象、现实问题、未来趋势三个维度上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建馆两年来,先后举办了“中德观念艺术比较研究展”“傅中望、方力钧、庞茂琨手稿研究展”两届青年艺术家“联合·6 个展”“张大力大型艺术回顾展”;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为武汉多所开设艺术类专业的大学举办了数十场传播当代艺术观念的“超级课堂”;启动了中国当代艺术档案库建设。因而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社会的普遍好评。

“完成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没有完成的启蒙工作,这是美术馆很重要的一个使命。我们的美术馆要通过艺术把各个学科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精神聚集起来。”

——黄立平(合美术馆馆长)

芭莎艺术:你在2005年开始做的产业园区是全国最早的一批,它主要的定位是什么?你们的初衷是什么?

黄立平:它在空间、建筑的功能上为某一类产业更准确地服务,而不是泛泛地称为产业服务,这个是我们起初确定的对产业园区的理解方向。在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出现了很多的人才,无论是评论界还是创作领域,这些资源的大部分并没有对武汉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作用,我们就在想怎么样去做这个事情,让艺术为城市的发展发挥作用。

芭莎艺术:后来又是怎么决定要做美术馆的?

黄立平:2009年我还没有充分想好美术馆应该怎么做。从2009年到2013年的这段时间,我有一个认真思考的过程。我把中西方的艺术史认真地做了一些比较,觉得文化艺术设施与活动跟中国的现代化、跟社会文明建设有深刻的关系。这件事与一个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我们要发挥的作用、创造的价值也有关系。到2013 年,我就坚定了要认真地办一个面向未来的美术馆的想法。

芭莎艺术:最初是想引进国际著名艺术机构来办美术馆的,最后为什么决定自己做?

黄立平:在2009 年规划美术馆的初期,我是想引进国际著名艺术机构来办的。第一,这不是我们的业务范围;第二,我们也没有人才的储备;第三,不知道美术馆究竟该怎么办。后来,我觉得我们企业应该为当下精神世界的重构找一个能够作出贡献的角度,这样的话,只有我们自己来办美术馆,才能更好贯彻这个思想。2013 年我就决定,聚焦当代艺术,用创新、创造,面向未来地解决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导向思路来办美术馆,通过当代艺术来推动当代启蒙。

芭莎艺术:在经营美术馆的这两年里,你觉得最大的阻力和困难是什么?

黄立平:没有什么阻力。困难主要是我们自身的局限性。我们的认知水平能否达到应有的高度;当代启蒙的宗旨能否与“中国梦”真正合拍;同时,每一个展览从艺术呈现的角度上,是否能够真正产生艺术史价值。我觉得按这样的目标,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还要有新的发展。只要方向明确、策略得当,我们就会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TIPS:

地点: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16号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编辑/齐超][文/鲍文炜、马珊][摄影/胥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