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阅微草堂,铁齿铜牙纪晓岚在此谱写了精彩的一生

2025-08-04 01:29 来源:对思网 点击:

阅微草堂,铁齿铜牙纪晓岚在此谱写了精彩的一生

阅微草堂,纪晓岚故居, 位于北京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此处原为岳飞二十一代孙、雍正时权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住宅,纪晓岚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

纪晓岚故居,房前有一架紫藤,相传为当年纪晓岚亲手所植。至今虽经两百多年,但仍枝蔓盘绕。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晓岚特别提及这一架紫藤:“其荫覆院,其蔓旁引,紫云垂地,香气袭人。”

内院两侧,原有纪晓岚所植海棠两株,今仅存东侧一株,据说海棠树与主人公的一段恋爱史有关。纪晓岚深爱的婢女文鸾最喜海棠,便在此亲手栽种下两棵海棠。

纪晓岚少年时与聪明美丽的婢女文鸾相恋,两人情趣相投,互为誓盟,订下终身,文鸾要纪晓岚先博取功名再回来娶她。谁知,二人命途多桀,文鸾的父亲漫天要价,竟索要一千两银子的彩礼,纪家气愤不从,索性让他将文鸾接回去,就这样,文鸾在回到家后便为此忧思成疾,不久香消玉陨。

纪晓岚手植东侧海棠

四库:经、史、子、集

上悬“阅微草堂旧址”横匾,为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原悬有“阅微草堂”匾额,后被直隶会馆取走。)

绿面红沿的大鱼缸

纪晓岚之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总撰了《四库全书》和著作了《阅微草堂笔记》。

《四库全书》

分经、史、子、集四部,凡3503种,79337卷,是集中国历史文化之大成的一部千古巨制,对于搜集、整理、继承和发扬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库全书》是个浩大工程,倾注了纪晓岚的毕生精力,连乾隆皇帝都称赞说:“美富四库之储,编摩出于一人之手。”

《阅微草堂笔记》

是纪晓岚追寻旧闻之作,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近四十万字,含故事一千二百余则,自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陆续写成。这是纪晓岚最重要的文学著作,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

《阅微草堂笔记》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语言质朴淡雅,同时可以从中学到天文地理人伦等无所不包的知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此书道:

“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鬼狐以抒己见。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那么,《阅微草堂笔记》为什么没有《聊斋志异》更有名呢?

蒲松龄(1640-1715),纪晓岚(1724-1805),一个康熙年间,一个乾隆年间,可见两人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年代。纪晓岚的儿子纪汝佶就是蒲松龄的铁杆儿粉丝,常常陷入《聊斋志异》的狐鬼传说中不能自拔,父亲纪晓岚评价为“沉沦不返,以讫于亡”。为此纪晓岚还对蒲松龄耿耿于怀。

简言之《聊斋》善于讲故事,而《阅微》善于讲道理;

《阅微》的故事不如《聊斋》美,但蒲松龄的阅历不如纪晓岚深。《聊斋》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狐鬼故事集;即使有感慨,也是作者对社会的怨恨与不满。《阅微》则是为了讲道理而写故事。但有时,太过浓重的说教气息,大大削弱了原本美妙的故事。

有关纪晓岚才学和机智的故事流传甚多,以下选列两则:

话说纪晓岚当礼部侍郎的时候,一天尚书和御史连袂来访。

聊著聊著,突然外头跑来一只狗。

尚书心中突生一计要取笑纪晓岚,便道:「咦,你们瞧那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纪晓岚知道尚书在捉弄他,当下也不动声色地说:「要分辨狗或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看它的尾巴,尾巴下垂的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

一旁的御史大笑道:「哈哈,我还道那是狼是狗呢,原来上竖是狗,哈哈,哈。」

此时纪晓岚不慌不忙地接着又说道:「另一种分辨的方法就是看它吃什么。狼是非肉不食,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

这下子连御史也哑口无言了。

话说纪晓岚考上进士的时候年纪还很轻,于是便有个太监想戏弄他。

出了个上联要他对:

「小翰林 穿冬服 持夏扇 一部春秋曾读否?」

纪晓岚不甘示弱便回道:

「老总管 生南方 长北地 那个东西还在嘛? 」

两广路拓路,好在保留了纪晓岚故居,我们还有睹物思人的机会,故居在,紫藤在,海棠在,其背后的历史就仍在传承。

假如这儿也变成马路了,今人后人也只能从书本中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