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港台:当年旧事,小旋风与四大天王

2025-08-04 01:22 来源:对思网 点击:

港台:当年旧事,小旋风与四大天王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林志颖成名于1992年,时年十七岁。

出道就变成一个神话。

两年推出七张唱片,据说总销量超过千万。

幕后推手是台湾飞碟唱片。

当年的飞碟宣称,歌手唱片销量低于5万张,公司就可以立刻解约。

在发掘林志颖之前,飞碟唱片已经集合了包括郭富城、王杰、小虎队、张雨生、郑智化,以及温兆伦、叶倩文、蔡琴、姜育恒、苏芮等众多或偶像或实力类型歌手,在当时的唱片市场可谓呼风唤雨、能量惊人。

林志颖这场旋风,迅速波及整个华语世界。

1992年,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同时把最有前途新人金奖给他。

而当然这也并不出格,一般而言火速爆红的歌手都能拿到,而且一年后单飞的吴奇隆也有这待遇,但香港推广普通话有功奖、香港叱吒乐坛过江龙金奖、商业电台过江龙铜奖,这几个奖项,明显是因人设事。

尤其是过江龙这个名称,完全就是量身定制,记忆中仍然只有林吴二人有过此殊荣。

《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十七岁那年的雨季》、《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牵挂你的我》、《野菊花》、《戏梦》,随便数几首,都是当年的大热之作。

十七岁的小旋风,确实堪称少年无敌。

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事情。

而据《四大天王传》一书记载。

四大天王中,除张学友之外的另外三人,都被这场旋风波及。

郭富城被认为「虽然眼睛大而深,但嘴和鼻子不够完美,舞艺虽然精湛,歌声却似乎不够匹配。」

年仅26岁的黎明虽然凭着脸蛋走俏,但「林志颖比他更年轻英俊,他可以退休了。」

甚至已是电影红星的刘德华也被说,「号称天王,歌喉还不如一个小孩子。」

张学友因本非以长相走红,反而未受冲击。

这些摘抄内容或只是当年舆情的冰山一角。

但足以窥见当年疯狂。

而随着1994年底开始服兵役之后,这阵旋风渐歇。

及至1996年归来,已不复当年声势。

此后的林志颖,逐渐从歌手变成商人、赛车手,以及电视演员。

再后来更几乎变成常驻综艺人士。

从职业生涯而言,距离四大天王,已非常遥远。

有个观点是这样的,林志颖在演艺圈的人气不再,是因为人气巅峰时去服兵役。

那如果林志颖没去服兵役,会怎么样?

当年人气爆棚到能比肩四大天王的小旋风,能不能继续一路走高?

世事当然无法假设。

但推演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1996年服兵役结束的林志颖,也不过才二十二岁。

他成立吉米工作室,推出新专辑《男人是很好骗的》,从这歌名就知道,他想要转型了。

毕竟没有人能够一直都是少年,这个方向完全没错。

但是我们看到了什么?

一个故作成熟的少年,无论嗓音、唱腔还是MV的表情。

春天不只是冰河融化,还有万物复苏,这也就像一个演员,故作情绪,却内里空空。

其实他有很好的样板可以借鉴。

那就是昔年受他冲击最重的郭富城,一夜之间从纯真少年派变成狂野性感的男子。

是真的狂野,也是真的性感。

郭富城的成功,是在嗓音力量的蜕变、舞姿的跳脱奔放,以及湿漉漉的头发,与坚定热辣的眼神。

林志颖在MV里,其实也有湿漉漉的头发,但嗓音唱腔以及眼神,都还停在过去。

所以其实人们需要的,是真非假。

当年的少年阳光有多真实,转型后的大男人形象就有多虚假。

这就是林志颖这张专辑反应不如预期的真正原因所在。

而不是他真的被歌迷抛弃和遗忘了。

所以兵役事件之后。

林志颖与四大天王的距离越来越大,是战之罪,而非其他藉口。

再说直接点,就是其歌、影、视作品所决定的。

人气始终是一个辅助助推的作用。

少年无敌、同档最强的林志颖,刮起超强旋风,直逼天王。

作品逐渐乏力之后,人气自然回落,再不复来。

天王之所以长红不衰,其后是强势作品的支撑,这个道理适用所有同期艺人。

很多人以包装、炒作或者人脉为原因,其实是极度偏颇。

#

所以归根到底。

作品与实力,才能决定艺术生涯的高度。

这也和我们的人生,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