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巴铁打造的空中巴士隐瞒了哪些真相?

2025-07-27 15:39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巴铁打造的空中巴士隐瞒了哪些真相?

8月2日,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巴铁空中巴士的正式亮相,此事刷爆了当天整个朋友圈,大批网友为之点赞。但背后真相或许并非报道的那样简单。空中巴士的亮相背后有着怎样的真相呢?空中巴士未来的前景如何?本期理业深度带来深入观察,一起来看看。

并非真正试运行

据了解,当天巴铁车身腿部的一些盖板尚未装上,正式的测试将一周之后才能进行。当天只是公司内部进行的一次调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试运行。

巴铁”概念的由来

被誉为“空中巴士”的“巴铁”,这个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10年,此后6年间,这种新型交通工具偶尔在媒体露一次面,并未形成轰动效应。在今年5月的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空中奔跑的巴士”才惊艳世界。

巴铁优势盘点

据设计师表示,巴铁的第一优势是可以有效减少拥堵。利用空中资源,可以避免现有传统公交车与小汽车争路的现状,如同一辆在公路上奔跑的宽体短型列车,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平均时速为每小时40公里。第二大优势是其载客量大。按照每辆巴铁每小时平均载客800人次,运行17小时计算,每辆巴铁载客人数约13600人次,载人数量是普通公交大巴的几十倍。第三大优势则是费用低廉,造价只有地铁的16%。第四大优势是其可以采用电力驱动,通过太阳能或者从市政电网供电,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燃油860吨,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640吨,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

光鲜中的质疑

1、4.8米身高的尴尬

据了解,此次试验的“巴铁“高4.8米。而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一般道路限界高度为4.5米,同时主干道上桥下限高4.2米的警告牌也很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使用“巴铁”,那么遍布城市的天桥和立交桥面临大规模的改迁工作。许多路段架空线路、管道、灯杆、指路牌和摄像头的位置也需要增高。这违背了设计本身以低成本提高运力的初衷。

2、2.1米的心理阴影

根据“巴铁”设计,下层镂空部分可以行驶高度2米以下的车辆。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对隧道限高的规定标准是:二级以上公路隧道净高在5米,二级以下是4.5米;按车辆类型分,小客车最低限高为3.5米。当然更为主要的问题或是只有2.1米的高度的情况下,开小汽车的人会不会存在心理阴影,敢不敢从下面驶过是个重要问题。

3、安全问题

据了解,按照“巴铁”设计,其电机位于车体两侧,采用类似有轨电车的供电方式,那么供电的触轨与承重的钢轨安装在一起,这和有轨电车设置在道路中间的供电触轨并不一样,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否经得起考验?在交通并不畅通情况下,如果“巴铁”发生起火等事故,下方行驶车辆被困在这个半封闭空间内,极容易引起灾难性后果。

4、路面承重远超标

按照设计,“巴铁”可载客1200人,以每个人加行李重75公斤计算,再加上钢制车体本身重量,巴铁载客运营时总的最大重量超过100吨,是目前许多道路无法承受的。

5、下方车辆看不到方向

相比前面4大问题,目前最困难的技术问题则是“巴铁”下方的行驶车辆无法查看路侧和前方的道路交通标志。如果在“巴铁”下方安装显示屏幕,这对本已捉襟见肘的下方空间是个巨大挑战,同时还需要让处于不同位置的车辆看到不同的道路标志信息,这个技术问题暂时还没有得到解答。与此同时,在交叉路口,“巴铁”与小车的行驶方向不一致怎么办?小车在大车肚子底下是没有办法改变行驶方向的,甚至连变换车道都成为了一件相当危险的事。

理业观点:

站长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欢迎“巴铁”这种新事物的出现。但在公共交通这个关系到老百姓安全出行的重要领域,相关部门应该谨慎行事,以安全为第一宗旨,切不可拿百姓安全说事,或是演一场科技秀而已。不管如何,未来巴铁能否成为“空中巴士”,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