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古人叫上门女婿“倒插门”,这说法是怎么来的?赘婿又有何含义?

2025-11-03 19:24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古人叫上门女婿“倒插门”,这说法是怎么来的?赘婿又有何含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玉沙粼

编辑|玉沙粼

前言

在现代社会,结婚是一个双方相互平等的、是女方和男方双方共同组成一个小家庭的过程,这和公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可是大相径庭。

在婚姻进入现代模式以后,我们很少能听到“倒插门”“赘婿”这种词语了,毕竟这种词语只有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才能生根发芽。

我国古代人对婚姻大事十分讲究,婚嫁就是一个“进门”的过程,新媳妇嫁进来是“过门”,相反,丈夫要是跟着媳妇住,那就相应的有一个另外的称呼叫“倒插门”,“赘婿”的意思基本和倒插门相同。

众所周知,中国的汉字本就意蕴深刻,而“赘婿”这种特殊的词语恰巧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俗,“赘婿”不仅是对入赘丈夫的一种称呼,倒插门也恰巧反应了古代的一种习俗。

那么,中国古代的上门女婿为什么要叫做“赘婿”呢?

“倒插门”的由来

其实,“倒插门”这个词也是近代社会才有的词语,在古代应该是读作“倒踏门”

“倒”字很容易理解,一般取“反”的意思,毕竟在中国古代的男权社会之中,按照天经地义的社会习俗,女方是要嫁到男方家生活的,而相反,男方到女方家来这种行为,在古人看来这就是一种“倒”的行为。

这是“倒插门”在在语义上的意思,而在古代社会中,“倒插门”还有一种更加通俗的说法

我们参观古建筑时就会发现,古代的大门一般都是两扇,在晚上打更宵禁以后,门往往都是被一根插栓横着锁进去,而插栓一般都是设在门内的

而“倒插门”的意思也就是说把插栓放在了门外,直白点来讲,就是与当时的社会风俗不符,后来,这种与社会风俗不符的行为就逐渐演化成了夫入妻家这种行为的代名词——“倒插门”。

按照古代人的认知,丈夫到了女方的家庭中,踏过女方家那道门槛,就正式成了女方家里的人,综合这个词语的所有的意思来看,在中国古代,这并不是一个光彩的叫法,而是还有一定的调侃和贬义。

在中国古代的宗族社会之中,生男孩延续香火这件事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持续了近千年之久,而男性长大成人之后,娶妻生子也是顺势而为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之下,应该是女方嫁到男方家里,和男方一起生活,未来生的孩子也要以男方的姓氏来冠姓,这在古代被称为正统。

因此,在古代男女地位差别较大的情况之下,将这一传统习俗倒过来,男入女家,自然很容易遭人非议,毕竟这种情况只有在男方的家境条件远远低于女方的情况下才能出现。

即使将来夫妻两个人有孩子,孩子的姓氏也是随母姓,在中国古代讲究姓氏的年代,这般做法自然遭人调侃,因此将男方戏称之为“倒插门”

古代男娶女嫁十有八九,但还是有十分之一是例外,假如女方的家族过于显赫,这桩婚姻要是想成,男方必须“嫁入”女方家,这在很多中国的古代名著中都有详细描写。

其中最著名的一例就是在《金瓶梅》中提到的关于李瓶儿的婚姻,“蒋竹山倒踏门招进来,成其夫妇”,而其中的蒋竹山就因为家境贫寒,等待他的只有倒插门这一条路

但其实倒插门这种行为并不是某一朝某一代自己的发明,而是自上古母系社会延续至今

因为人类早期是母系氏族时期,正好和男权社会相反,在母系社会中男方到女方家生活才是天经地义,这种情况是到了父系社会之后才来了个180度的大反转。

虽然男方到女方家生活这一远古习俗在进入了封建时期之后就逐渐被淘汰替换掉了,但是在一些民间的特殊时期,“从妻而居”这一习俗依旧在暗处生长发芽,逐渐流传出了倒插门这种新的模式。

“赘婿”何来?

“赘婿”和“倒插门”意义相近,同样是指男方进入女方家生活,但是与“倒插门”这种的通俗直白的大白话不同,说“赘婿”显得文雅多了。

将“赘”字拆开来看,上下分开可分为“敖”字和“贝”字,在古代的语境之中,“敖”是指身份地位上升的过程,而“贝”字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它就是古代钱币的代称,因此“贝”也就寓意着价值。

因此,将“敖”和“贝”字组合在一起的“赘”字就是说价值提升的过程,因此,“赘婿”这个词在古代的语境之中就是使男方的身份和价值得到提升,通俗理解起来就是男方进入女方家庭换取财产。

虽然现在在我们看来入赘似乎是一种很小众的习俗,但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的一些名人成为赘婿也是常有的事情。

比如诗仙李白就有做上门女婿的经历,当年李白和一女子情投意合,那女子就是当朝的宰相许圉师的亲孙女,家世显赫不言而喻

而李白当时恰逢被皇帝放金贬谪,又无功名在身,因此,在两个人结为夫妻以后,李白就做了一回实打实的上门女婿

除李白外,就连清朝的官员左宗棠也有这么一段入赘历史,当年在左宗棠还没有发家之前,因为家世贫寒,为了赚取读书的费用,他就找到了当时湖南湘潭地区的一个大户富商人家,自愿成了人家的女儿的赘婿,这才有了读书的机会。

虽然赘婿在中国古代绝对不是一个“冷门职业”,但是因为受思想文化的影响,但凡有任何一点作为的男子都不愿意轻易成为别人家的赘婿。

古代的士人讲究成家立业的过程,而赘婿就是因为没有立业能力,才被招揽入女方家的,因此,很容易就被打上了能力不足的标签,即使进入了女方的高门大户,也往往不受女方家人的待见。

因此,“赘婿”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贬义词,也确实是因为当时那个年代成为赘婿的人地位低下,即使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之下,也还是容易被母家压一头。

而且在古代时期,如果女方在男方家受了委屈,还可以有回娘家这一条退路,但是当时如果是选择倒插门的男性,在女方家受到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就只能自己忍气吞声落牙齿和血吞。

因此,很多古代的赘婿虽然由贫寒进入了大户,不久之后,也都因为自尊受辱而惶惶不可终日。

结语

在新中国的《婚姻法》得以确立以后,封建社会时期的“倒插门”“赘婿”等一类的词语在新中国逐渐没落了,而这些带有贬义意味词语的没落,也就意味着我国的婚姻制度越来越自由和开放。

曾经在封建社会时期,“男娶女嫁”和“倒插门”“赘婿”这一类的词语,无论是对于男方还是女方来说,都是一种不平等和偏见,总会导致压迫的产生

女方被迫委身男方,男方入女家则遭人耻笑,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都是当时的偏见在作祟。

而现在,我国的婚姻只有幸福这一个目标,只要双方自己愿意,无论是“男主外”还是“女主外”都可以被现在的社会接受。

现在国家鼓励女性走出家庭,走上工作岗位,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同时,也鼓励男性尽可能的为家庭服务,双方可以平衡经济条件和感情因素来找到这个幸福的中心点。

只有开放的婚姻观念,才能让男女双方发挥自己的最大的长处,共同维持好一个和谐稳定的小家庭。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