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读书笔记10:《儒林外史》中少有的正面人物鲍文卿

2025-11-01 18:19 来源:对思网 点击:

读书笔记10:《儒林外史》中少有的正面人物鲍文卿

#以书之名#

《儒林外史》第二十五至二十六回,主要讲的是鲍文卿的故事。他虽然是戏子出身,却是一个难得的善良正直之人。

书中第二十四回,向鼎知县被参,崔按察门下的戏子鲍文卿替他求情。他并不认识向知县,但觉得他是个大才子,因为小时候学戏唱的就是他做的曲子,二十多年才做了一个知县,很不容易。

崔按察念在鲍文卿惜才就同意了,还建议他亲自去告诉向知县这件事,好让向知县拿五百两银子谢他。

鲍文卿去见向知县的时候,恪守礼法守,没有狐假虎威,更没要向知县谢他的五百两银子。

过了一段时间,崔按察升了京官,带着鲍文卿一起去。谁知刚到京城,崔按察就病逝了,没有了靠山,鲍文卿无奈只好回老家南京。

鲍文卿回南京继续他的老本行,领着戏班子唱戏,修乐器认识了穷困落魄的倪老爹。这个倪老爹做了几十年的秀才,家里越来越穷,六个儿子,死了一个,卖了四个,连最后一个小儿子也准备卖掉了。

鲍文卿家里只有一个女儿,因此就过继了倪老爹的小儿子倪廷玺,又给了他二十两银子。等到倪老爹过世,他还出钱让过继的儿子去给倪老爹办理后事。由此可见鲍文卿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向鼎升了安庆知府,路过南京遇见鲍文卿父子。向知府为报答当年的恩情,把他父子俩带在任上,还给鲍文卿的养子鲍廷玺娶了王管家的女儿做媳妇。

鲍文卿跟着向知府做事从不仗势欺人,也从不徇私受贿替人说情。童生试监考的时候抓住了作弊的人也是告诫一番,给人留了一条生路。

他心地善良,坚守本心,拒绝了唾手可得的金钱诱惑,虽然是戏子出身,品行却是比书中那些假名士要好的多。

可惜好人没好命,没过多久养子鲍廷玺的妻子王氏难产一尸两命,悲恸之下,鲍文卿也病了。向鼎又升了福建汀漳太守,鲍文卿年老准备辞别回南京,向鼎就送给他一千两银子。鲍文卿回到南京安置好房子和戏班,过了几个月就病逝了。

书中二十六、二十七回,品行高洁的鲍文卿死后,养子鲍廷玺被养母和女婿算计,给他娶了一个娇纵跋扈的媳妇,把日子过得乌烟瘴气。

鲍廷玺后娶的媳妇,也是个人才,二十几岁已经嫁了两次了。原来是布政使司胡家的女儿,她爹死后,哥哥是个败家子赌钱吃酒,把她卖给来家做小妾,因为不安分被来家大娘子赶走。第二次嫁给王三胖,不到一年丈夫就死了,跟儿子媳妇也合不来就分家单过了。

媒婆沈大脚说胡太太可不是好惹的,她要嫁的人“又要是个官,又要有钱,又要人物齐整,又要上无公婆,下无小叔、姑子”,脾气不好还好吃懒做,只管享受,花钱如流水,一般人家可养不起她。

可是鲍廷玺的养母鲍老太不喜欢鲍廷玺,又想算计胡太太的银子,瞒着请沈大脚说成了这门亲事。胡太太婚后才知道上当受骗了,不仅有婆婆,丈夫也不是举人,没几天就气的得了失心疯,一天要喝几钱银子的药,没两年就把她的衣服首饰花费完了,两个丫鬟也卖了。鲍老太生怕连累她花钱,分了二十两银子把鲍廷玺夫妻俩赶出去。等把钱都花完了,胡太太的病倒是不大发作了。

这鲍廷玺被赶出来后穷困潦倒,遇见了他亲大哥倪廷珠。他大哥要跟着姬大人去苏州任上,准备先支一千两银子,叫他买个房子,再从京城接了大嫂回来安置。没想到大嫂已经病逝,大哥听到噩耗没几天也病死了。

鲍廷玺的靠山又没了,善良朴实的他迫于生计,从此也开始变得圆滑世故,逢迎讨好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