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沙陀王朝那点事(一):沙陀之起

2025-09-28 04:17 来源:对思网 点击:

沙陀王朝那点事(一):沙陀之起

根据史书记载,沙陀是西突厥别部处月部的一支。突厥是公元6世纪中叶兴起于金山(今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南面的一个部族,公元552年建立汗国,第一位可汗称伊利可汗,可汗牙帐建在鄂尔浑河上游的乌德鞬山(又称作于都斤山,即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北部。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大体上以金山为界,金山以东为东突厥的统辖范围,金山以西为西突厥的统辖范围。

隋王朝与东西突厥汗国形势图。

西突厥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突厥十姓部落,即左厢五咄陆部和右厢五弩失毕部。此外,在其强盛时期,还役属了铁勒、葛逻禄、处月、处密等“别部”。处月部也包括了若干个部落,沙陀是其中的一个部落,大约有六、七千帐(家),三万余人。关于沙陀人早期的活动地域,《新唐书·沙陀传》记载说:“处月居金娑山之阳,蒲类之东,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云。”按照今天的地理位置,就是在新疆乌鲁木齐北部准格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一带。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的沙陀碛位置。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沙漠上也分布着一些绿洲,唐朝时亦如此,沙陀人就生活在这一片片绿洲之上。

按照欧阳修《新五代史》的说法:“李氏(按即李克用)之先,盖出于西突厥,本号朱邪,至其后世,别自号曰沙陀,而以朱邪为姓。”也就是说沙陀人本姓朱邪(一作“朱耶”),沙陀只是他们的号。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唐朝灭掉了西突厥政权,在西域地区设置了安西(治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高昌故城)、北庭(治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土城子)两大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在此期间,唐在处月部落设置了具有羁縻府州性质的金满、沙陀二州都督府,以沙陀首领任都督,隶属于北庭都护府,沙陀从此便纳入了唐王朝的羁縻统治之下。所谓“羁縻府州”,是一种高度自治的民族区域自治机构,但是在唐的边州都护府或都督府的统领之下。其中金满州都督府,位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的北庭古城周围。

北庭都护府故城遗址。

由于史料的缺失,长期以来,沙陀人默默无闻,没有太多值得记载的事迹。在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薛仁贵西征铁勒时,沙陀酋长金山曾经出兵协助,因功授予墨离军讨击使之职,迁于瓜州(治所在晋昌县,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之后,沙陀金山又几度有功于唐室,在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获得了金满州都督、张掖郡公的册封,沙陀人又重新迁回了故地。沙陀金山死后,其子辅国继嗣。沙陀辅国曾率部属至长安朝见唐玄宗李隆基,被进封永寿郡王。沙陀辅国死,子骨咄支嗣。安史之乱中,骨咄支曾随唐肃宗李亨平叛,立下功劳,肃宗授予他特进、骁卫上将军。骨咄支死后,子朱邪尽忠继嗣,被封为金吾卫大将军、酒泉县公。至此,沙陀人明确了自己的姓氏——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