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四季黄山 相约春天 | 文物带你游安徽 | 唱响古老徽谣的“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

2025-09-24 12:48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四季黄山 相约春天 | 文物带你游安徽 | 唱响古老徽谣的“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

“讲好徽风皖韵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物带你游安徽”,与您一起穿越历史看精彩。

一件件文物 镌刻着记忆和故事

一栋栋建筑 诉说着光阴和历史

今天我们将带您欣赏

《唱响古老徽谣的“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

碧云天,黄花地,远处的小桥,近处的流水,百年老宅,四方天井,白墙黛瓦青石板,细雨小巷油纸伞,春日暖阳映衬着旧时光。又是一年春来到,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千年古村唐模村最美的季节。唐模景区营销部副经理江勇介绍说:

“黄山的春天,整体来说景色秀丽、万物复苏。在3月中下旬开始,黄山大部分景区都会有油菜花的景致,像我们唐模不单单是有油菜花,我们还有山竹、桃花,映衬小西湖的园林景致,再映衬同胞翰林牌坊,形成了‘花海徽州,旅居唐模’的景观。”

唐模村,始建于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境内,毗邻歙县棠樾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过,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黄山市徽州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许伟介绍说,唐模村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唐模村,我们从这个名字来看,它是有个‘唐’对吧?这个村确实是始建于唐代,明清时期,徽商带动整个徽州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在明清时期,它处于发展的最繁盛时期。因为整个村民风比较淳朴,所以当时我们就有一个说法,称它是唐朝的模范村,可能也是意会过来的。村内有一个溪叫做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居民居住的住宅是沿着檀干溪两岸,村内古树也很多,有“十桥九貌”之胜,当时村里名人辈出,有‘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于中外。”

走进唐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典雅、安详宁谧的徽派水口园林。由村中流出的小溪穿过一座座小石桥,翻越一道道拦水坝,形成一道道人工瀑布流往下游,两岸数十株巨大的樟树浓荫蔽日,终年常绿,掩映着“小桥、流水、人家”的皖南村落。闻名遐迩的檀干园是唐模村的点睛之笔,也是游客们去唐模古村游玩的必去打卡之地。许伟继续介绍说:

“唐模村它目前旅游开发主要的景点,主要就是去参观檀干园,因为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包括沙堤亭、同胞翰林坊以及高阳桥,是目前在徽州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徽州水口园林的代表之一。”

说到檀干园,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清初唐模有一位许姓富商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三十六处当铺,时称“三十六典”,而这位富商的母亲向儿子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唐模景区营销部副经理江勇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这个故事: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外地回乡经商回来的人,天天在他老母亲里耳边说西湖有多么美,所以老母亲每天就在儿子耳边唠叨,说要去看西湖。她这个儿子特别有孝心,他体谅自己的老母亲有70多岁了,出行不方便,他就说了,您既然想要看美丽的杭州西湖,我就花钱出资给您修建一个西湖!于是他就在檀干园的地方建了一个小西湖,当时花了3年零6个月的时间,让自己的母亲也能看到西湖的美景,颐养天年。”

因为是模仿西湖,所以园中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等典型的西湖元素,并以玉带桥分外湖、内湖,形成“外西湖”“内西湖”格局。

走进唐模,就走进了一幅徐徐展开的有声画卷:檀干溪蜿蜒曲折地从村头穿至村尾,当溪流渐次被栏杆粉墙黛瓦的老屋揽入怀里,就到了唐模最为繁华的600米水街,清澈的檀干溪终年不竭,白墙乌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民居、祠堂、店铺、油坊……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布局在沿溪两岸,13座风格各异的石桥或如彩虹、或如玉带、或单孔、或双孔连接起两岸民居,“十桥九貌”成了唐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游客的纷至沓来,江勇介绍说,虽然受疫情影响,来唐模游玩的游客量有所下降,但是每年依然不少:

“大概有20万人左右,我们整个唐模主要是集中在半径不超过300公里的旅客比较多,旅客也主要以省内合肥、芜湖、皖北居多。外省主要是集中在长三角地带,比如说上海、江苏、江西。”

唐模村有徽派园林-檀干园(孝子湖)、水口、水街、镜亭、同胞翰林坊、沙堤亭、高阳桥等,以及祠堂群、千年银杏、古井、明代古刻雕像和宋、元、明、清“苏、黄、米、蔡”等十八位名家真迹碑刻等古迹。在徽派园林中独树一帜。黄山市徽州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许伟说,唐模景区在文物保护与开发之间已经找到了平衡点:

“我们坚持的理念肯定是以保护为先,然后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文物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近些年来说,我们积极地向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争取项目经费,然后对村内的文物点进行了全面的修缮,保护文物的本体,延长文物本体的价值,在保护修缮的基础上,把它作为文旅结合的点对外进行开放。”

来 源: 安徽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