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诺奖作家赛珍珠:我是中国大地的女儿

2025-07-11 15:31 来源:对思网 点击:

诺奖作家赛珍珠:我是中国大地的女儿

在她的晚年,她始终渴望回到中国这片土地。临终时,家人按照她的遗愿为她穿上旗袍,虽然她拥有诸多荣誉,但她的墓碑上只有三个中文字——赛珍珠。

1892年6月26日,赛珍珠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父母是传教士,在她出生之前,她的父母已经在中国南方生活工作了十几年。她的父亲还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赛兆祥。出生后未满四个月,她便被父母带到了中国,来到了江苏镇江。父亲也为她取了一个中文名字——赛珍珠。

赛珍珠在江南名城镇江生活了17年。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为她请了一位前清秀才做私塾先生,教她汉语和“四书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在家里,则由多才多艺的母亲教授她的英文和拉丁文。童年时,赛珍珠就喜欢和中国小孩一起玩耍,家里的奶妈和厨师常给她讲中国的各种民间故事。

赛珍珠接受了中国式文学启蒙教育,这对于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赛珍珠晚年提到镇江,曾说:“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就像熟悉我脸上的皱纹一样。”

17岁时,赛珍珠回到美国读大学。毕业后,她又来到中国,一边在女子学校教书,一边协助父亲的传教工作。

2016年夏天,赛珍珠与父母一起到庐山度假,在这里,她遇到了第一任丈夫卜凯·巴克。

卜凯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来中国从事农业实验和良种推广工作。两人结婚后,赛珍珠就和丈夫一起去安徽北部的宿州农村进行农业调查。

在宿州时,卜凯的工作需要对当地农民挨家挨户地拜访,中文像母语一样流畅的赛珍珠为他当翻译。赛珍珠也因此广泛接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她和当地的农民攀谈聊天,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故事。正是这段经历,促使赛珍珠日后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大地》。

1921年,卜凯、赛珍珠夫妇来到南京工作居住。夫妻二人同时受聘于金陵大学,赛珍珠在外语系做教师,卜凯则创办了金陵大学的农业经济系并出任系主任。

在今天南京大学北园西墙根下的一座小洋楼里,赛珍珠一家在此生活了十余年,经历了国民政府初创时期的繁荣,也经历了几次战乱。

也是在这个安静的小楼里,赛珍珠完成了长篇小说《大地》的初稿,她的丈夫卜凯也完成了《中国农家经济》和《中国土地利用》两部对中国农业经济学影响深远的学术专著。

1931年,赛珍珠将小说初稿寄往美国。当时,美国人对遥远的东方很不了解,仅仅热衷于传奇故事。市场上流行的是有关东方的奇幻故事,现实主义题材的东方小说备受冷落。赛珍珠的书稿被几家出版商拒绝。

但她并没有气馁,继续尝试寻找出版商,终于被一家刚刚成立2年的出版公司负责人沃尔什慧眼相中。沃尔什给赛珍珠提出了很多修改建议,经过沃尔什的倾力打造,装帧精美的《大地》得以出版,一经面世就成为全美最畅销的小说。

《大地》连续21周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位居榜首,之后被翻译成德文、法文、荷兰文、瑞典文等多种译本,并在第二年,获得了美国的“普利策文学奖”。

《大地》给赛珍珠带来的惊喜和荣誉还远远不止这些,1938年,凭借《大地》一书,赛珍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美国作家第三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赛珍珠是第一位女性作家!

赛珍珠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证书和奖章

小说《大地》以安徽宿州为背景,主要描写中国农民王龙一生奋斗和机遇的故事。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人正陷入困境,不知路在何方。《大地》中塑造的王龙以及另几位中国农民面对困难从不屈服,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极大鼓舞了读者。

1933年,赛珍珠出版了《水浒传》首个英文全译本《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此后她的事业蒸蒸日上,连续出版了多部中国题材的小说。

赛珍珠的著作

1934年,赛珍珠与第一任丈夫卜凯·巴克在美国离婚。之后,和她的出版商沃尔什结婚,从此赛珍珠移居美国,再也没有回过中国。

1937年,美国米高梅公司将《大地》拍成电影上映,轰动了欧美。

在中国生活了将近40年的赛珍珠始终认为自己是“镇江的女儿”,她曾说,我从童稚到成年,始终属于中国。

在远离中国的日子里,她为中美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做了很多贡献。

赛珍珠有很多朋友都是中国的学者文人,她欣赏他们的才华,积极促成他们的著作在美国出版发行。在这些人中最突出的就是林语堂。

赛珍珠一向欣赏林语堂的文学才华,她邀请林语堂来美专心创作,并一手促成了林语堂几部重要作品的出版。林语堂的《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都是在赛珍珠的鼓励和帮助下出版的。这几部小说的出版使林语堂在美国名气大增。

赛珍珠还创办了《亚洲》月刊,这是一个以介绍亚洲信息资讯为主要内容的刊物,也刊登了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凭借赛珍珠的影响力,这本杂志成为美国民众了解东方民族的一个重要窗口。

虽然远离中国,但她对中国的了解和热爱让她坚定地站在中国人民一边。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赛珍珠公开发表著名政论《日本必败》。

她还应宋庆龄之邀,出任“保卫中国同盟”的荣誉委员,号召美国文化界、新闻界成立“美国中国救济事业联合会”,说服罗斯福总统夫人出任该会荣誉主席,为援华筹集大量资金。

1939年,赛珍珠出版《爱国者》,揭露出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等日军侵略暴行。在赛珍珠影响下,许多美国人纷纷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捐款捐物。

之后,她在美国发表声援中国抗战的汉语演讲:“中国绝对不会屈服日本。因为我不能想象我们认识的那些健壮实在的农民,那些稳健的商人,那些勤苦的劳工,以及那些奋勇热心的学界领袖会被日本降伏的……将来战争结束,我们必是最后胜利者。”

她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和判断如此坚定准确。

1949年,赛珍珠在宾夕法尼亚的绿山庄园创办了“欢迎之家”,专门收养有亚洲血统的孤儿。

赛珍珠和她收养的亚洲孤儿

1973年3月6日,81岁的赛珍珠逝世,葬在绿山庄园的一棵白蜡树下,她自己设计了墓碑,墓碑上镌刻着“赛珍珠”三个篆字,这是这位美国女作家对自己一生的最后定位。

—— 读诗书 赏名画 玩物有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