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江东霸主孙权,面对曹魏和蜀汉,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称帝的?

2025-07-11 15:06 来源:对思网 点击:

江东霸主孙权,面对曹魏和蜀汉,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称帝的?

前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

曹操雄踞北方势力最强,刘备手有孔明深藏不露,唯独一个孙权,看起来却有些黯淡。

作为三大政权之一,东吴是如何稳住阵脚的?江东霸主孙权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本领?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称帝的?

艰难的继位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虽然名头稍弱,却也能凭借实力雄踞一方,你肯定会疑问,孙吴政权是如何一步一步建立的?

孙吴政权的奠基者叫孙坚,孙坚本来只是无名无份的小人物,是东汉末年一位普通官吏,可他却自命不凡,凭借卓越才能和顽强斗志,硬生生闯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孙坚最终成为了一位声名显赫的地方军阀。

孙坚的儿子叫孙策,孙坚死后,儿子孙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并在一系列征战中进一步扩大孙家的势力范围,这在悄然间奠定了孙吴政权的江东基础。

可惜这孙策不久惨遭刺杀,国家大业便落到了弟弟孙权手上,从此,一个年轻有为的政坛新秀出现在人们眼前。

孙权继位时年纪尚轻,他深知自己无法稳住大局,便巧妙运用身边力量。

利用自己的政治才能,他首先与北方的曹操修好,被汉朝封为讨虏将军和会稽太守,这为他提供了一定的合法性和外部支持。

随后,在张昭、周瑜等贤臣的帮助下,孙权招贤纳士、分部诸将、镇抚山越,逐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可还没等到建立政权、坐上帝位,曹魏便率先出击要置之死地,孙权是如何应对的呢

赤壁之战建政权

了解过三国背景的同学都知道,赤壁之战是其中一场重要战役,甚至影响了整个三国的历史发展走向。

当时孙策遇刺不久,孙权被任命为讨虏将军,并接管了江东的军政大权,这一关键时刻,本为盟友的曹操却打起江南的心思。

战役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在今湖北省赤壁市长江边上,曹操大军正企图南下统一全国。

这一年,曹操顺利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他的下一步目标,便是带领八十万士兵南下称霸。

尽管后来学者经过考证,认为曹操所称的八十万数量过于夸张,但曹军参战人数,二三十万还是有的,曹操的军队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为了抵抗曹操强大势力,孙权只能和刘备联合抗曹,两人联合军队,数量也不过五万,远远少于曹操的兵力。

深思熟虑之下,孙刘联军决定利用长江天险防守,周瑜和黄盖也在战前精心策划火攻计谋。

赤壁之战一触即发,曹操大军势若破竹,孙刘联军不甘示弱,很快发动了反击

黄盖首先使用苦肉计,然后带着满载燃料的船只冲向曹操的船队,点燃了大火。

由于当时曹操的船队都是用铁链连接在一起的,所以一旦有一艘船着火,就会迅速蔓延开来,这导致曹操的整个船队迅速陷入混乱。

火势蔓延之下,曹军很快自乱阵脚,军队丧失大量装备,不得已暂时撤退,孙刘联军也趁此追击。

这场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告终,曹操虽然稳住了北方势力,却无法在南方地区深入,这给孙权在江南地区立足埋下伏笔。

赤壁之战后,孙权很快抓住时机,大肆扩张领土,将江南地区大片沃土收归囊中,他要正式建立东吴政权的计划也逐渐开始实行。

在政治上,孙权积极推行屯田制,在扩大领土同时加强民族文化交流,自己政令能够有效施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在经济上,孙权看重“农业大计”,鼓励国家农业生产,江南地区自古便是鱼米富庶之地,国家农业不断发展,带动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在文化上,孙权非常重视文化教育,这一期间,他帮助开设了很多学校,为后来的东吴政权培养了大批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为国家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如此措施可谓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终于在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同年,他又将都城迁往建业。

孙权的称帝建国,不仅建立了一个全新强大的政权,更标志着此前一直作为地方割据势力的东吴,顺利转变成独立的封建国家。

然而细看东吴政权的建立,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包括孙坚的早期奋斗、孙策的开拓进取,以及孙权最终完成建国大业的过程,其中孙权的作用不容忽视。

如果没有孙权对内加强治理,对外联刘抗曹的策略,东吴政权早就陨灭在赤壁之战中,后来与曹魏、蜀汉三足鼎立的场景也将不复存在。

既然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是盟友,那后来的孙权又为何同刘备分道扬镳呢?

审时度势,夺取荆州

都说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暂时的敌人。

孙权深谙其中道理,在东吴政权还未正式建立时,孙权力量薄弱,是可以被曹操轻易碾死的蚂蚁。

在这样特殊时期,孙权展现出超强的审时度势能力,他看到了和自己几乎同一处境的蜀汉,想到和刘备联手,一起对抗曹操的势力。

但是,在赤壁之战结束,曹操大势暂去后,孙权却毅然和刘备撕破脸。

这并非孙权不讲情义,而是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敏锐的统治人物。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刘备大意失荆州”。

荆州位于长江中游,是控制长江水道的命脉,对东吴的国防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赤壁之战后,荆州本为刘备和孙权共同占有,但刘备在荆州的势力逐渐日益壮大,孙权敏锐感受到不利。

害怕刘备将来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孙权选择先下手为强,他要率先收回荆州这片战略要地。

孙权派遣吕蒙担任前线指挥,吕蒙采用了一系列巧妙的战术,成功偷袭了荆州,这让刘备猝不及防。

可惜当时刘备身在成都,无法立即带兵从成都出发,因此没有时间救援关羽。

孙权也料到刘备会有反击,一夺取荆州,便在地方任命新官员、部署新军队,就是为了强化自身统治,不让刘备得逞。

孙权在此过程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成功地保卫了荆州,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荆州的存在,为东吴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诸多便利,国家不仅在军事作战中占据先机,还可以灵活利用水源,将农业收入不断提高。

结语

辛弃疾曾作词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的确,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文学角度,孙权都是一位极具人性魅力的人物。

他拥有极高的政治才能,他继位期间,稳定了混乱的江东局势,在曹魏和蜀汉的虎口中谋得一线生机。

他深谙国家治理大业,重视农业发展,体恤百姓生活不易。

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不仅扩大了东吴的领土范围,还积极派遣使者出使南洋,与海外各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为吴国政权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总体来说,孙权是一位有杰出才能的历史人物,他在政治和外交方面的成就值得肯定,是中国历史舞台优秀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