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专家不建议选专业首要考虑挣多少钱,被批“建议以后不要建议”

2025-07-03 14:28 来源:对思网 点击:

专家不建议选专业首要考虑挣多少钱,被批“建议以后不要建议”

6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直播中谈及选专业时表示:

当一个人能上大学时,应该是衣食无忧的,不建议把专业能挣多少钱作为首要考虑。

他认为选专业要凭兴趣,其次是看发展的需要。

这话很明显,是针对前些天张雪峰的「专业选择要先看以后就业找饭碗」的说法来的。

这套「衣食无忧」论很快就遭到了嘲讽。

比如,那你当校长仅仅是兴趣么?

比如,什么时候结婚买房买车不要钱,我就信你的话。

比如,干部脱离群众,媒体大言不惭,专家双脚离地。

专家其实不傻,他们只是从来不站在老百姓这边而已。

细致分析你会发现,专家并不是在给考生建议,而是在给一个已经出现明显偏差的制度打补丁。

这个制度就是,大学专业设置的极度不合理。

随着高校的扩招,很多学校都开始把自己往综合性大学上打造。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理工科大学很多也会有外语、文学、工商管理等学院,而文科类大学也会有个土木工程、水利水电、材料工程专业。

说白了,都想趁着扩招把自己的盘子做大,学生做多,然后可以名正言顺的拿经费、拿补贴、安排关系户就业。

只要学生多起来了,那校园是不是要扩容?有拿地的理由了。

只要学生多起来了,那食堂是不是要配套?后勤集团可以壮大了。

只要学生多起来了,那行政管理团队是不是要对应?那谁家的孩子谁家的女朋友就都有地方塞了。

咱们都别装外宾,这就是真实发生在每个大学校园的事情。

至于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对应的行业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一些行业因为不断有人涌入多年不提高待遇,这都不用管。

就业率,注水就好。

而张雪峰的出现,抹平了信息差,让家长和考生看到,有些专业名头叫的大,但就业非常难。

材料、生物化学、海洋、土木、地质采矿这些专业不是说不好,而是不需要那么多人。

还有很多专业对应的单位,都是有萝卜坑的,不论你大学期间学的多好,最后都看你是谁的亲戚,谁的关系。

大家仔细看看下面这段知乎上的分享:

但很明显,张雪峰是断了一些人的「生意经」。

他们希望的,是每个专业都能招到人,招够人,这样那个已经畸形的游戏才能得到继续玩下去。

所以他们疯狂的抨击张雪峰的观点。

在发现大众不论怎么造谣都不上套以后,开始攻击张雪峰的收入,说他赚钱太多。

在发现大众觉得别人赚钱归赚钱,还免费发了那么多视频以后,就开始谈梦想了。

施一公,就是谈梦想的第三轮进攻。

他的观点说白了,就是现在大学生家庭都不至于饿肚子,那完全可以追求兴趣。

话是没错,咱们国家早就摆脱单纯的温饱问题了。

问题是,人活在世界上,可不光是吃饱饭穿暖衣那么简单。

买房、结婚、养娃、看病、赡养父母,每一个都需要钱。

在一个低福利高税收的环境下,单纯的聊吃饱饭穿暖衣,就是个笑话。

梦想当然要有,爱好当然重要,但这不代表大众有底气敢去随便追求。

施一公自己,地位有了,钱赚到了,到处去参加访谈了。

他当然可以说自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因为他已经吃饱喝足了。

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过是希望自己孩子以后不要过的那么苦,就被扣上了「短视、功利」的帽子。

何其悲哀。

施一公还说,选专业,要看发展的需要。

他说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但不是个人最佳的发展路径。

什么意思?

人口红利不是人口的红利,不是个人的红利。

所学的东西也许有「价值」,但社会不愿意给与正确的「价格回报」,不愿意给与应有的待遇,那学来干嘛?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前些年大名鼎鼎的张小平事件。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中心因副主任设计师,那绝对是学的对社会有价值的专业,做的也是对社会有价值的工作。

但,你猜他工资多少?

12万。

多年不升职,多年不加薪,多年不提待遇。

于是张小平选择了离职。

离职之后,直接年薪百万。

这时候西安航天动力开始说,张小平是人才,是影响到我国的登月工程的关键人物,想动用行政力量把人拉回来了。

那之前为什么这样对别人?

这时候还说,所以得专业都是平等的,都要按照社会的需要来么?

专家其实不傻,他们只是从来不站在老百姓这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