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莽币文化 | 王莽币来自哪里,如何制造的?进来看看涨见识

2025-05-17 09:31 来源:对思网 点击:

莽币文化 | 王莽币来自哪里,如何制造的?进来看看涨见识

莽币文化 | 王莽钱币来自在哪里,如何制造的?进来看看涨见识


在南阳府衙参观时,发现博物馆有个“王莽造币厂”遗址考古展,特别吸引游客。


王莽何许人?为何造币?带着这些疑问,在博物馆里探寻了关于王莽及其造币的相关历史信息。


王莽简介

王莽,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新朝的开国皇帝,西汉著名政治改革家,出身西汉时期权倾朝野的外戚王氏家族。素有“疑似穿越者”的美称。


王莽创立新朝,以始建国为年号,统治新朝15年,卒年69岁。


王莽实施新政时期,进行托古改制,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绿林、赤眉等起义。在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近十年新莽钱币等文物挖掘出土,考古专家对莽币的历史艺术价值的研究探讨,让新莽币成为收藏家追逐的热门品种。但王莽时期的钱币从哪儿来?又是如何制作的呢?跟随着展馆陈列的文物,一一为大家道来。


王莽币由来探寻

据考古专家发现,王莽币,河南省南阳有迹可循,南阳府署里有答案。


在南阳府衙的东院之下,有一处“汉代官府造钱厂”遗址,这处“汉代造币厂”,就是新莽时期(距今约2000年)的官府铸币机构,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南阳府衙,又称“新莽铸币遗址”。


遗址挖掘的各种文物,揭开了王莽币之谜。此遗址在2018年年初开始发掘,专家推测,南阳府衙新莽铸币遗址初步探测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


新莽铸钱遗址再现了汉代宛城的辉煌历史。


出土的王莽币

来到南阳府衙博物馆,府衙里的“新莽铸钱遗址”考古成果展厅里,现场实地参观、了解了王莽时期公元9年前后铸钱流程和工艺。

▲南阳府衙新莽造纸币遗址考古展▲

展厅陈列的出土文物、铸钱配件,以文字图片说明、语音讲解、视频展示,为游客揭开两千年前的王朝密码。


从出土文物考证,新莽铸钱遗址,有两千多年历史。


展示出土陶母范有“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藕心钱、钱形器陶范、铁工具等丰富遗迹文物。

大量陶母范,是用红土夹粗砂烧制而成。母范又叫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一般称钱模。部分母范上刻有铭文“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三月”、“后钟官工褒造十一”。


史料记载,“始建国”是王莽年号,“后钟官”是王莽时期主管铸钱的官府机构。西汉时期仅见钟官之称,王莽时期将钟官分为前、后钟官。


铭文证明,两千年前南阳府衙区域,就为官府铸钱作坊所在地。


顺着展柜一件件地看,欣赏古代铸币的精湛技艺和智慧结晶,大开了眼界。


每件文物,既有出土实物及文字介绍,也有视频展示,让文物和铸币历史“活”了起来。每件展品旁都有二维码,游客可用微信扫一扫,就能听到语音讲解,详细了解每件文物,从而了解南阳汉代工商业的繁荣景象。了解中国古代货币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


王莽币制改革

历史记载,公元7年到公元14年,王莽篡汉自立后,托古改制,进行了币制改革四次。王莽铸币有6种20品,这就是宝货制。


①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进行第一次币制改革。发行三种钱币:大泉五十、契刀五百、金错刀。


史料记载,还铸造“国宝金匮直万”,不过没有发行流通。该钱样式独特,上部为一方孔圆钱,篆书“国宝金匮”四字,“国宝”意为国之宝货;“金”指黄金,“匮”为黄金的单位;下部为长方形,书“直万”,意为此币一枚可抵五铢钱一万枚。


“国宝金匮直万”铸工精良,造型别致,字体隽美,传世罕见,是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被冠以“古钱魁首”之称号。世仅两品,一品于建国初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品已匿迹多年。


②始建国一年(公元9年),王莽进行第二次币制改革。发行一种钱币:小泉直一。“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


③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进行第三次币制改革。发行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六泉、十布。五物是指金、银、龟、贝、铜;六名是指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铜货。二十八品指是黄金一品、银货二品、龟宝四品、布货十品、贝货五品、泉货六品。其中,泉货六品与布货十品,合称为“六泉十布”,最为后世钱币收藏家所钦重。


④公元20年,王莽进行第四次币制改革。禁止大小钱,铸造货泉与货布。货布,钱文书体为悬针篆,修长细劲,舒展骏逸,铸之精整,是新莽货币中规整程度最高的一种,是莽钱中较珍贵的品种。 文献记载,西汉至王莽时期,设置了铸钱的锺官,有10万刑徒参与铸钱,铸钱量高达280亿万。


王莽的币制四次改革目的不是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是借“托古改制”之意搜刮民财。


改革造成货币种类繁多,币值混乱,更换频繁,且大多数都是虚值大额货币,导致物价飞涨,使用极其不便,民怨沸腾,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加速了新莽政权的覆灭。


莽钱制作精良,形制独特,艺术品位高、钱形优美,有“钱绝”之首,为后世所称道,对中国古代货币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王莽大胆改纪重货币为"纪值货币",独创我国货币十进制,解决了长期以来贸易上换算的不便


王莽币的制造

制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铸造这些钱币,先要做一个“钱范”。“范”就是模具,用来制作器物的造型与纹样。


最早铸钱用的是石范,后来制陶业发展,商代早期就有了泥范、陶范。在南阳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不少陶范


做好,然后趁没干,再在上面雕刻好钱的模样、做好浇铸铜水的浇道。接着做背范(钱币背面的范坯),把泥烧成陶。再把正反两面合起来。上面有封闭的范盖,范盖上至少留下一个浇注孔。


王莽时期的货币,很多地还使用了铜范。


浇铸。把一正一反两个钱范给扣起来,再把铜水倒进预留的浇道里,冷却以后,就形成钱坯了。


后来,要铸的钱越来越多,钱范有点不够用了,又发明了“模”,专门用来制作钱范。还发明了“叠铸工艺”,就是浇铸铜钱时,将由模翻制而成的范叠放在一起,一次能浇铸几十枚钱币,批量生产。我国最早的叠铸币,是战国时期的齐刀币,秦半两、汉武帝的五铢钱等都曾用这种方法铸造,在王莽时期已经普遍使用。

③锉钱。钱坯是做好了,但它不精细,不圆润,再将钱坯边缘逐一摘断、磨锉,



写在最后

王莽在中国历史中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人物,一生最受人争议之处就是他推行的货币制度。尽管改革失败了,但王莽的币制改革对推动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发展仍有积极历史意义。


王莽币是我国三千年铸币历史中的特例,是非常独特的古钱币,无论是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甚至投资价值,都是其他古钱币难以相比的。


王莽币为学者研究西汉末年、新朝及东汉初年的经济史、金融史、货币史等提供了重要的物证。对进一步和历史文献印证、探讨新莽时期汉宛城的货币金融提供了实物资料。


记得文末点亮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