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富豪用2.8亿鸡缸杯喝茶,它为何天价?这是皇帝给爱妃的深情信物

2025-05-16 17:27 来源:对思网 点击:

富豪用2.8亿鸡缸杯喝茶,它为何天价?这是皇帝给爱妃的深情信物

从1000元“捡漏”到拍出2.8亿元“天价”,鸡缸杯五次易手,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仇炎之是民国时期南方的古董商,收藏界冠以他“捡漏王”的称号,最有名的就是这件成化斗彩鸡缸杯。1949年时,他去国外经过香港,花了1000元港币买下了两只鸡缸杯,身边人都说他买了家伙,但他却坚持认为这两只鸡缸杯就是明朝成化年间的真品。他一直珍藏着这对宝物长达半个世纪,后来转手给伦敦收藏家,大赚了一笔。1980年11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鸡缸杯拍出了528万港元的高价,收藏者为日本著名收藏家坂本五郎。1999年4月,鸡缸杯又以2917万港币被瑞士银行家兄弟所得。最后,在2014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又以2.5亿港币竞得,加上佣金2.81亿港币。


一件小小的鸡缸杯为何能拍得如此天价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段惊世骇俗的帝妃恋!

2.8亿天价成化斗彩鸡缸杯

我们都知道成化鸡缸杯,顾名思义,它出现在明代成化皇帝时期,成华皇帝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他的一辈子充满了传奇色彩,而这小小的鸡缸杯正是其中一部分历史的见证。具体说来,还要从朱见深的悲惨童年说起:


那是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大举进攻明朝,朱见深的父亲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正值二十多岁意气风发的年纪,在独揽大权的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头脑一热,竟然决定御驾亲征!


出发倒是神采飞扬,可他根本没考虑实际操作性,当时明军主力都在外地,仓促间朱祁镇在京城附近临时拼凑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然而这样的皇帝和王振根本都没有作战经验,不懂战略战术,前锋大军横尸遍野,瓦剌大军很快就追了上来,先掐断水源,明军被围困,全军覆没,朱祁镇被俘,王振和群臣被杀。

明英宗朱祁镇

消息很快传到京城,可是国不可以一日无君啊,当时的太子朱见深只有两岁,没办法继任皇位,所以大臣们建议把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推上皇位,先做兼职代理皇帝。可是体验了把当皇帝的滋味谁又愿意轻易放手呢?朱祁钰开始盘算着怎么把这个皇位坐得更稳!


一年后,烫手山芋的明英宗朱祁镇又被放回来了,可这时的朱祁钰可不想把皇位就这么再让给哥哥,他竟然把哥哥软禁了起来,同时还废掉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将他赶出了皇宫,而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童年的境遇如此凄惨,朱见深身边只有一位太后派给他的19岁宫女万贞儿日夜陪伴,万贞儿如同母亲一般照顾着朱见深,不论境遇多难,她都不理不弃地陪在朱见深的身边,日久见人心,朱见深便对万贞儿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情,有点类似西方的俄狄浦斯情结。

成化皇帝和万贵妃

朱祁钰虽然坐上了皇帝,但一直被人所诟病,儿子朱见济也夭折了,他也病重了,终于在八年后,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又重新做回了大明皇帝,这一年朱见深十岁,他也跟着恢复了太子的身份。童年经历大起大落,尝尽人间辛酸,在朱见深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童年阴影。


朱见深性格十分内向,大概是因为童年的境遇被吓破了胆,还伴有很严重的口吃,反应也是十分迟钝,在他心中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带给他十足的安全感,她就是万贞儿。


在与万贞儿的长期交往中,朱见深对万贞儿是一种亦妻亦母的复杂的情感,当他登基后,第一个心愿就是册封万贞儿为皇后,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遭到了生母周太后和朝中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在无奈之下,他只能忍痛将万贞儿册封为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万贵妃的受宠自不必说,虽然最终朱见深立贤妃吴氏为皇后,但对万贵妃的宠爱却一发不可收拾,专宠后宫二十余年。


万贵妃十分喜爱瓷器,也正是因为万贵妃对瓷器的钟爱,为博取她的欢心,朱见深对于瓷器的制造十分重视。一度下令,景德镇烧制大量的精美瓷器送进宫中,其中就包括这价值连城的斗彩鸡缸杯。


而为什么说这小小的斗彩鸡缸杯就成了成化帝和万贵妃爱情的见证呢?第一,鸡缸杯的寓意。朱见深本人对书画很热衷,一次他在欣赏宋代的一幅画作《子母鸡图》时,他看着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就联想到了自己儿时被宫女万贞儿保护照顾的场景,所以他就把这幅子母鸡图又搬到了鸡缸杯上。第二,鸡缸杯上面的图案,那都是朱见深本人的创意,群鸡觅食,也有学者分析以鸡为主题还有两个目的,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鸡缸杯以此作为纪念;另一个是鸡和吉祥是吉的谐音,寓意吉祥。

《子母鸡图》

此外,鸡缸杯还有一个最为珍贵的地方是它独具特色的落款:一般明代瓷器的落款都是双蓝圆框,而斗彩鸡缸杯则采用双蓝方框的底款,而且更为珍贵的这些落款都是成华皇帝亲自书写,这种独具特色的落款排列整齐,看似卓普,实则苍劲有力,起落笔触无虚间,这种款制,为历代仿写所不及。对于底款的款识写法有这样的口诀:大字尖圆头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微平头,制字衣横不越刀。


一件小小的鸡缸杯是成华皇帝对万贵妃情深似海的爱情信物。历史上众多皇帝像成化皇帝这般痴情者寥寥无几,而且他一直对年长自己17岁的女人,终身矢志不渝,可谓是大明王朝痴情第一人了。万贞儿曾有过一位皇长子,但未满周岁就夭折了,1487年,58岁的万贵妃去世了,成化皇帝悲伤过度,不到一年也跟着崩了,年仅41岁。

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底款

成化斗彩种类繁多,仅杯类就有子母鸡缸杯、高士杯、三秋杯、花鸟杯等,但最负盛名的还属成化斗彩鸡缸杯。鸡缸杯其器形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虚,虚中显实,呈现出端庄万里,清雅俊秀的风韵。直径约8厘米左右,杯敞口微平,口下渐敛,杯底卧足,杯子胎质细腻,薄清透体,白釉柔和莹润,表里如一。


鸡缸杯的珍贵还体现在它的制作工艺上极其复杂,用青花勾勒轮廓,上透明釉进炉第一次烧造,出炉冷却之后,再在青花的轮廓里面填充五彩,然后进炉第二次烧造,一层釉上下两个颜色,争奇斗艳,所以叫斗彩。关键是这两种颜料的烧制温度完全不同,所以要做成一个完美的成品,非常难,基本要建立在庞大的废品基础之上。

鸡缸杯其杯体上的画风也是遵照简约、素朴典雅之风,杯体运用了填彩、复彩、染彩、典彩等设色技法,施彩于浓淡之间,素雅、鲜丽兼而有之,蕴含五代花鸟师的肤色之妙,整个画面神采奕奕。小小的鸡缸杯在当时除了实用价值外,更是作为国家的一件外交礼品,承载着赠送者美好的祝愿,同时体现了明代高超的制瓷水平。


可是如此珍贵的鸡缸杯在后世却突然停产了,又是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后来继任皇帝的弘治帝并不喜欢这种五彩的颜色,他非常节俭,认为这种斗彩的烧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瓷器,就不允许再烧了。二是,成化斗彩鸡缸杯为皇家御用,不得流通,所以民间基本上没有条件拥有。


清朝各代对成化斗彩的仿制从未停止过,但无论记忆如何提高,也不能同成化鸡缸杯同日而语,这其中的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呢?

清代雍正斗彩鸡缸杯

答案就藏在鸡缸杯的原料中,成化年间鸡缸杯为皇家制造,采用了景德镇上的麻仓土和瓷石混合而成。麻仓土为原料,它是以石英、绢云母为主题的岩状矿物,而绢云母晶体为鳞片状,具有丝绢光泽,所以用麻仓土淘炼、制胎的瓷器莹润细腻,与采用高岭土至此的亮丽坚硬太直有很大区别。这也就可以解释,成化斗彩鸡缸杯的胎质为什么薄白通透、莹润如玉了。而从万历年间开始仿制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的胎质,与成化本朝瓷胎有明显的差异,因为到那时,景德镇已经,没有优质的麻仓土了。


后世对成化斗彩鸡缸杯的赞誉可谓是从未间断,据《神宗实录》中载:神宗尚食,御前有成化杯一双,值钱十万。意思也就是说在明成化过后仅仅一百年的万历年间,成化杯子就值十万一对了。乾隆皇帝对成化斗彩鸡缸杯也是万分喜爱,他曾题诗赞誉:“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明代成化鸡缸杯,因其工艺极其复杂,生产量就很小,而后又因原料发生变化无法再复制前朝的风采,因而显得尤为珍贵。现存于世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也只有十几只,而且大多都存在各地博物馆中,民间流传是少之又少,物以稀为贵,因此它的价格才会如此昂贵,这也是它的收藏价值。@今日头条#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