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揭秘民国败家美女陆小曼一生:年轻风光无限,晚年凄惨无比

2025-05-09 18:13 来源:对思网 点击:

揭秘民国败家美女陆小曼一生:年轻风光无限,晚年凄惨无比

杜甫曾在《咏怀古迹》中,写当年远嫁匈奴,最终客死异乡的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昭君出塞,是肩负着“和亲”的使命,最后的收梢也不过是:独留青冢,终成魂无归处的异乡人。

两千年后,同样风华绝代的陆小曼,63岁时离世。一座空冢独向黄昏,她生前的唯一愿望是与徐志摩合葬,终未得。

追溯她的前半生,显然是一部豪门世家的传奇。陆小曼出生于江苏常州的官宦之家,父亲陆定是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是日本明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回国后供职于财政部,先后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职。母亲吴曼华也是名门大家闺秀,多才多艺。


较为遗憾的是,除了陆小曼其他的几个孩子都夭折,作为独生女的陆小曼,自然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良好的家庭条件带给孩子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滋养。好的家境给予小曼肆意的底气,而自身的才华却让她有任性的资本。

十五六岁的小曼便已精通英法两国语言,钢琴,油画更为一绝。

她是北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样也是外交场上骄傲的天鹅。外交部长顾维钧需要一名聪明伶俐的女子外交使者时,陆小曼当之无愧成为其首选。

那一年,她才17岁,她就经常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担任口语翻译,并参加外交部举办的舞会,身段婀娜的她翩翩起舞的时候,优雅的舞步,曼妙的风姿,倾倒众人。

名家梁实秋对她赞不绝口:“在北平的大家闺秀里,(陆小曼)是数一数二的名姝。”


连一向谦谦君子风的胡适也妙喻佳人:“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陆小曼也不例外。


出身望族,以为婚姻大事的自由度会高些,非也!陆小曼的第一次婚姻就属父母之命。

她的夫婿叫王庚,王庚号称当时民国最帅的男人,而且曾在国外留过学,回国后很快就当了陆军上校。如此看来,这两个人可是说是天作之合了,因此在他们相识仅仅一个月之后,这两个人就闪婚了,当时这件事情也一度成为大街小巷里的茶余饭后讨论的最多的事情。


不过毕竟两个人只认识了一个月,可能都还不够了解对方。陆小曼是个十足的浪漫主义者,所以对于她来说,每天面对着空荡荡的屋子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因为王赓平常根本没有什么时间陪伴她。所以陆小曼只好以各式各样的交际来麻痹自己,一时间堕落不已。

久而久之,两人性格不合的裂痕也暴露无疑。其实,陆小曼和王庚的婚姻之所以最后无可挽救,原因在于他们都不曾为家庭做出过努力。

或许王庚多一些时间给陆小曼,或者陆小曼多一点耐心、少一些玩兴,都会给彼此一些机会,但是他们都没有尝试付出。

每次在王赓没有时间陪陆小曼的时候,他都会让自己的好朋友徐志摩去陪她,殊不知这为本就孤单寂寞的小曼提供了倾诉的对象,并且可以堂而皇之的交往。


彼时的徐志摩也正处在被林徽因彻底拒绝的落寞期,同为两个内心惆怅的人在一起,难免出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感,彼此诉说在所难免。

然而,仔细想来,一个是落寞的失恋王子,一个是寂寞的居家少妇,他们后来走到一起并不是源于纯粹的爱。

不管是情感共鸣的暂时疯狂还是彼此取暖的一时之需,二人历经磨难后还是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当然,这座华美的殿堂最后成为了坟墓。

结婚之初,新婚燕尔,两人在徐志摩老家的老宅子里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隐居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很快,矛盾就爆发了,徐志摩的父亲横竖看不惯小曼奢靡的生活方式,果断切断了两人的经济来源,这让小夫妻俩的日子很快捉襟见肘。


后来,他们移居上海。陆小曼喜爱上海十里洋场的夜生活,结识了一批新朋友。有人请她吃饭、有人请她跳舞,有人怂恿她票戏义演,她很快成为上海滩社交界大红大紫的明星。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她从小过惯了豪华铺排的生活,挥霍之时,从不问钱的来处。

1930年秋,徐志摩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补贴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

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

写作、兼职,忙得分身乏术,入不敷出的窘迫把他搞得疲惫不堪。再加之性格差异以及生活方式及习惯诸多迥异,夫妻俩的硝烟战火日益频发。

因徐志摩常年在外,翁瑞午得以陪在陆小曼的身边,偏偏陆小曼,就是这样一个耐不住寂寞的女人,没有一段时间就流传出了,陆小曼和翁瑞午好上了。


这就算是一个轮回,当年徐志摩替好友王庚照顾陆小曼,结果后来两人结了婚。现在他又让别人替他照顾陆小曼,等同于是将陆小曼推给了别人,他也将面临被陆小曼抛弃的情况。

然而,还没有等陆小曼下定决心抛弃他,他就遇上了飞机失事,离开了人世间。

陆小曼后半生的生活是和翁瑞午一起度过的,确切的说是在翁瑞午的照顾下活过来的。翁瑞午一直包容着过惯了富贵生活又体弱多病的陆小曼。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物资紧缺,翁瑞午几乎变卖了所有的珍藏字画来为陆小曼营造相对宽松的物质生活。

那时,陆小曼在经历了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打击后,昔日娇美的容颜已不复存在,但是翁瑞午依然故我。直到临死前,还托付朋友要对陆小曼多加关照。


1965年4月3日,一代名媛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孤独离世,享年63岁。由于没有子女,她的骨灰因无人认领而被人遗弃。若干年后,堂侄为她立了一座空冢作为纪念。

她成于锦衣玉食的豪门世家,也毁于骄奢纵逸的大小姐做派。

《金刚经》有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