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为什么身为佛教起源的印度还存在种姓制度?

2025-04-28 01:41 来源:对思网 点击: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为什么身为佛教起源的印度还存在种姓制度?


在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某位佛教高僧,手握佛珠,语重心长地对反派讲到,众生平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类的话术。听起来在佛教当中,人人平等,不分出身贵贱。佛教的起源地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尼泊尔与印度毗邻)。而当今的印度却依然存在种姓制度,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这是为什么呢?

一、印度人几乎不信佛教

根据相关统计现在印度83%的人信奉印度教,11%的人信奉伊斯兰教,2.6%的人信奉基督教,2%的人信奉锡克教余下的1.4%的人信仰包括佛教在内的其余宗教,或者不信教。 也就是说佛教在印度已经是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而种姓制度来源于印度教,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达利特),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印度种姓

二、印度人为何不信佛教

佛教起源于印度(今天的尼泊尔),为何却被印度人所抛弃呢?其中原因诸多:佛教在印度经历了多次打击,异教徒的清洗,印度本身的内战,后来又被英国人入侵和分裂,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的根深蒂固等等。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一个叫商羯罗的人对佛教发起的进攻。

印度教起源于婆罗门教,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当时古印度的婆罗门教是非常强大的宗教,到公元前6世纪才出现了佛教。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尖锐对立的,特别是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提倡众生平等,因此得到部分人的支持。到了公元3世纪,由于伟大的阿育王在统一印度后,对佛教的信奉,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达到鼎盛时期。随后,佛教大举向周边国家传播,先到中国,后由中国再传到日本。

佛教传播路线

公元8世纪,被佛教压的揣不过气的婆罗门教中,出现了一个人,他就是商羯罗。商羯罗是婆罗门教中的一个奇才,他面对婆罗门的衰败很不甘心,天天想着复兴婆罗门,于是他把印度几乎所有宗教的典籍都研究了一遍,特别是佛教,毕竟佛教是主要竞争对手。

商羯罗吸收了佛教的一些重要教义后,便开始对古老的婆罗门教进行了改革,并改名为印度教。新出现的印度教,和佛教一样,也主张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主张个人精神与宇宙的统一。这时,吃瓜群众就有点傻傻分不清了,商羯罗看准时机立马对佛教开炮。古代大师都喜欢开堂讲经,于是商羯罗到处踢馆,凭着他丰富的知识,雄辩的口才,把佛教大师一个个说的哑口无言,在诸多论战中击败对手,大获全胜。

商羯罗

商羯罗没有说佛教全错,甚至他说佛教很多都是对的,只不过佛教不是究竟,只有印度教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谛,他用印度教把佛教直接给包含进去了,导致很多不明就里的佛教徒改信印度教,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改变信仰。最后,商羯罗改良后的印度教,获得空前的成功,一时印度教风起云涌,很快占据了几乎整个印度。而佛教则从此一蹶不振,几近湮没。

讽刺的是佛教在它的起源地失去了民众的信仰,但是在全世界的其他地方迅速传播,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而印度教也以自己的特殊性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