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红树林之鸟种之二十三:树鹨

2025-07-25 17:01 来源:对思网 点击:

红树林之鸟种之二十三:树鹨

树鹨是雀形目鹤鸰科鹨属的鸟类。俗名树鲁、木鹨、麦加蓝儿、西雀、地麻雀。与其他鹨属鸟类的区别在上体纵纹较少,喉及两胁皮黄,胸及两胁黑色纵纹浓密,耳后具白斑。多见于杂木林、针叶林、阔叶林、灌木丛及其附近的草地以及也见于居民点、田野。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映西南部。已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

外形特征

体长约15厘米。具粗显的白色眉纹。与其他鹨的区别在上体纵纹较少,喉及两胁皮黄,胸及两胁黑色纵纹浓密。亚种 上背及腹部较指名亚种纵纹稀疏。虹膜褐色;嘴下嘴偏粉,上嘴角质色,脚粉红。飞行时发出细而哑的 Itseez叫声,在地面或树上休息时重复单音的短句tsi…tsi…鸣声较林鹨音高且快,带似鹩鹩的生硬颤音。在我国为夏候鸟或冬候鸟。每年4月初开始迁来东北繁殖地,秋季于10月下旬开始南迁,迁徙时常集成松散的小群。繁殖期间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m以上的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山地森林中,在南方可达海拔4000m左右的高山森林地带。据在长白山的观察,夏季亦主要在高山矮曲林和疏林灌丛梄息。迁徙期间和冬季,则多栖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草地。常活动在林绿、路边、河谷、林间空地、高山苔原、草地等各类生境,有时也出现在居民点。据在长白山的研究,树鹨食物主要有鱗翅目幼虫、蝗虫、象鼻虫、虻、金花虫、甲虫、蚂蚁、蜷象等昆虫,也吃蜘蛛、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此外还吃苔藓、谷粒、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在福建的研究,冬季食物亦主要为步行虫、象甲、金花虫、蝇、蚊、蚂蚁、毛虫、隐翅虫等昆虫和大量杂草种子

生长繁殖

繁殖期6-7月。

通常营巢于林緣、林间路边或林中空地等开阔地区地上草丛或灌木旁凹坑内,也在林中溪流岸边石隙下浅坑内营巢。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巢呈浅杯状,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由枯草茎、草叶、松针和苔藓构成。巢的大小为外径8-13cm,内径6.587cm,高6.7cm,深4-4.8cm。每个巢约需1个星期即可筑成。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天产卵1枚,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4-6枚,多为5枚。卵鸭蛋青色、被有紫红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为椭圆形。

拍摄于大亚湾红树林公园天越湾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