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网 > 杂谈 > 正文

锦绣中华·民族织锦之侗锦

2025-03-28 13:28 来源:对思网 点击:

锦绣中华·民族织锦之侗锦

《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养蚕、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桑蚕、最早发明丝织技艺的国家。深植于远古历史和农耕文化的织绣技艺延绵几千年,是文明进步、时代变迁的重要镜像之一。织锦、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经线、纬线的交织,以针代笔的绣画,绘就了锦绣中华丝绸文化的瑰丽神奇。

织锦在中国七千多年养蚕缫丝的历史里,织锦作为丝绸中最美丽的部分,曾沿丝绸之路走遍世界。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数千年生活创造的过程中,织锦也呈现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如南京的云锦,四川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湖南的土家锦,云南的傣锦,贵州的苗锦,海南的黎锦等。


侗 锦


侗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侗锦用棉纱或丝线手工编织,名贵品种有鱼鳞纹侬锦、鸭头翠侬锦、郎茵锦等,色彩绚丽。



侗族织锦有彩锦、素锦之分。彩锦常用红、绿、黄、紫、蓝诸色棉线织成,色彩缤纷,十分艳丽,图案多几何纹,中杂各色彩花、蝴蝶、鸟兽,素锦则在白底上以青线编织而就。




非遗传承人


粟田梅

粟田梅,1964年8月出生,女,湖南省通道县牙屯堡镇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文坡村党支部书记,党的十九大代表。粟田梅从小受到母亲粟培仙的熏陶,同时又本团寨老人的指导下,于12岁便掌握纺丝技巧,慢慢于一旁观看学习母亲及其它老人家的制作,15岁创作了第一件作品,以两小孩手牵手作图,得到多人赞许,从而加深了其对侗锦的喜爱。2015年,粟田梅成立“学堂”雄关侗锦坊,把侗锦织造技艺免费传授给当地妇女,带动4000多人走上侗锦织成的新财路。参与织锦的妇女年收入最高超过3万元,平均年增收5000多元。担任村支书7年来,粟田梅和村支两委多方争取,先后完成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篮球场、团寨民族综合楼、人饮消防工程建设,新修机耕道和水渠2000多米,修建了500多米的青石板进户路。2016年,村里还建成了集篮球场、舞台、停车场于一体的700平方米的综合文体广场。



粟田梅 《六色侗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十六个民族研究中心


钱小萍钱小萍古丝绸复制研究所所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丝绸专家、第二代人造血管的发明人、苏州丝绸博物馆创始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宋锦织造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


苏州市钱小萍古丝绸复制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前身为“中国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中国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成立于1996年,在钱小萍的主持带领下,成功复制了先秦、两汉、隋唐、明清等珍贵丝绸文物二十余件,分别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一等奖。2008年,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广新局等五家单位联合授牌“钱小萍宋锦织造技能大师工作室”,旨在继续挖掘、保护和传承传统丝绸文化和技艺——特别是濒临失传的传统宋锦织造技艺。本所所长钱小萍为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古丝绸复制研究所成立至今,现已成功复制和创制了“北宋˙灵鹫球路纹锦”、 “ 明·红地卍字牡丹如意宋锦”、“清˙菱格四合如意锦”、“宋锦唐卡”和宋锦“西方极乐世界”等宋锦作品,分别被日本群马县冈谷市立蚕丝博物馆、中国云锦博物馆、中国丝绸档案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和苏州丝绸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同时多次参加各类非遗展,获得了好评。尤其历时六年心血研织成功的“西方极乐世界”宋锦,更是宋锦织造技艺的巅峰之作。